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不生態稻田養魚來作證

  • 發佈時間:2016-04-20 01:31:0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艷玲

  地裏的小麥還沒到收穫的季節,四川省崇州市白頭鎮甘泉村布衣開心家庭農場主丁紅勇卻在地裏忙活開了。“兄弟,可以再深一點!”丁紅勇和地裏作業的機手不斷溝通,青悠的麥田四週已經挖出了一條近1米寬的深坑。原來,丁紅勇正著手按成都市稻田綜合種養的技術標準開溝養魚呢!

  “玉清合作社312畝、和旺合作社510畝、布衣家庭農場200畝……”崇州市農村發展局水産科科長王恒手裏拿著統計表,“目前已經有近20家合作社及家庭農場上報了大春計劃。”王恒感嘆,沒想到稻田養魚這個川西壩子的老傳統居然又流行起來!

  種糧好手為何念起漁經?“從繁榮到衰落再到復興,這期間的變化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需求。”成都市農業科學院水産研究所所長曹英偉告訴記者,如今稻田綜合種養已經不再以豐富水産品供應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生態健康的種植模式受到消費者推崇。

  原來,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崇州市是糧油生産大縣,自古便有“西蜀糧倉”的美譽。近年來,隨著“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模式的推進,一支年富力強的職業糧農隊伍逐漸成長起來。

  “雖然米質優良,還通過了綠色認證,但市場認可度仍然不高,只能以略微高於普通水稻的價格出售。”涌泉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王茂君告訴記者。

  甘泉村興農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長葉志祥也面臨同樣的煩惱。“優質的生態稻肯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合作社有2000畝土地,在目前的市場開拓能力下,大面積向高端水稻轉型不得不謹慎。”葉志祥道出顧慮。

  去年,崇州市蜀禾採農産品專合社的“稻蝦藕遇”牌生態米一炮打響,6元一斤還供不應求。合作社負責人柯揚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26日上市,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合作社已經實現了近600萬元的銷售額,價格遠高於普通大米。

  這其中“稻田養魚”模式發揮了大作用。“市民到基地參觀,看到稻田裏有魚有蝦,自然對我們的生態大米多了一份信任。”柯揚告訴記者。

  受此啟發,崇州市種糧大戶陸續跟進,在專家小組的指導下,各種稻田綜合種養模式被開發出來:稻田養魚、稻田養蟹、稻田養蝦、稻田養鴨、稻田養鱉……

  “稻田養魚投入可不小。”丁紅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市上統一的設施標準,僅沿著稻田四週挖坑一項每畝就需投入300多元,此外還需要架圍欄、安監控等,算下來200畝就得投入近20萬呢!

  還好,有政策支援,去年稻田養鴨嘗到甜頭的丁紅勇今年放開手腳幹了!2014年成都市首次將規模化稻田綜合種養列入現代漁業發展獎勵補助項目,對連片實施稻田養魚100畝以上的,財政給予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補助。

  真金白銀的財政支援,讓稻田綜合種養的這把火從崇州燒到了整個成都平原。2016年,成都市新增的稻田綜合種養面積超過4萬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