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觀察:中國企業“買斷全球”的真相是什麼?

  • 發佈時間:2016-04-19 22:4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題:中國企業“買斷全球”的真相是什麼?

  中新社記者 石岩

  似乎是在“暗中較勁”,“買買買”先後成為中國公民和企業的一致節奏——就在世界各國驚嘆中國遊客強大購買力的同時,年初幾筆中企海外“大手筆”的並購案,使一些外媒驚呼——中國分明在“買斷全球”!

  這一説法是否客觀?讓數字説話。中新社記者觀察到,上述外媒援引的,是一組據稱是由“彭博匯總”的數據。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海外並購交易規模達1130億美元。這一數字不僅超過2014年全年,而且接近去年創紀錄的1210億美元水準。

  而據中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一季度,中國企業共實施海外並購項目142個,實際交易金額僅165.6億美元。這一數據,與前述1130億美元相差懸殊。無怪乎對於“買斷全球”的説法,中國官方不以為然,憑據不同所致。

  巨大數據差的背後,是對海外並購的理解有異。對於前述外媒來説,一宗並購案一經透露或宣佈,其並購額便被計入當期並購規模。而對於中國商務部來説,對於並購規模的統計則以實際交易為準。從並購案的流程來看,後者無疑更加準確科學。

  事實上,一宗並購案的宣佈,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對於很多涉及跨國企業的並購案來説,尤是如此。且不説其中馬拉松式的議價談判,一些並購案還要面臨各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乃至於國家安全審查。以中國化工收購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為例,該案便面臨包括美國在內的一眾國家的審查,其中只要一個環節未獲通過,並購便有流産風險。

  而報價430億美元的該案,顯然包含在上述外媒援引數據中。建立在該數據之上的“買斷全球”論,無疑難以立足。

  增量如是,存量呢?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儘管中國企業境外並購規模已經比10年前擴大了十幾倍,但中國對外投資存量僅佔全球的3.4%,不僅低於美國的24.4%,也遠低於英、德、法、日等發達經濟體。作為對外投資中一個特殊形式,並購所佔的比重同樣極少。2015年中國境外並購交易金額大幅度上升,但僅佔全球境外並購金額的6.2%。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增量還是存量看,中國“買斷全球”的説法都不成立。反倒是這一説法得以“走俏”的本身,值得關注。

  多位專家指出,中國“買斷全球”説法熱度不減的背後,其實是西方世界面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及深度融入世界的一種焦慮,尤其是在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復蘇前景不明朗、美歐資産議價能力有限、跨國投資疲弱的當下,中國這匹“黑馬”惹來的複雜心緒可以想見。

  毋庸諱言的是,中國“買斷全球”説法的背後,也有對上世紀80年代日企大舉海外並購相類比的隱喻。在那輪並購潮中,很多企業以失敗告終,不得不變賣海外資産,教訓慘痛。

  所幸,這一“前車之鑒”已被中國各方高度關注。很多“走出去”過程中“交了學費”的企業,在海外佈局中更為穩健而非盲目。中國官方也已著手從政策上有效引導企業制定符合發展需要的並購策略,以規避各種潛在風險。

  有理由相信,在“一帶一路”戰略及各項政策的支援下,中國企業海外“買買買”的故事將貫穿“十三五”全程。這是中國企業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服務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料將深度影響國際經濟秩序。(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