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經濟困局 自貿協定是良方?

  • 發佈時間:2016-04-19 22:30:3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球需求放緩,貿易不振的當下,以雙邊或區域貿易合作為主題的談判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但是所有的“牽手”都會帶來經濟上更大的收益嗎?

  據歐委會官方網站消息,歐委會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日前在與印尼貿易部長托馬斯·倫勃舉行會議時表示,雙方已做好啟動自貿協定談判的準備。不過業內人士卻提醒,此類雙方經濟實力相差較為懸殊的談判風險較大,尤其是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經濟體要注意經濟受衝擊的可能。

  歐盟:樂見其成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認為,説到以自貿區為主題的談判,歐盟的勢頭已經超過了美國。資料顯示,除中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歐盟已經與絕大多數國家開展了自貿協定談判。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姚鈴表示,歐盟的心思很好理解。在債務危機中,出口是歐元區經濟“發動機”德國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債務危機後期,歐元區寄望通過量化寬鬆政策壓低歐元匯率進一步促進歐盟貿易,但實際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在此背景下,將更多重心放在通過擴大市場範圍來擴大貿易最終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顯得尤為可靠。

  具體到歐盟和印尼之間,姚鈴指出,從市場規模來看,印尼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佔據東盟國內生産總值(GDP)和人口的40%;但印尼與歐盟的貿易額在東盟國家中僅排名第四,這説明印尼與歐盟之間的貿易仍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

  印尼:小心為先

  相比歐盟在與印尼展開自貿協定談判的淡定直接,印尼所要考量的因素則要複雜得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員駱永昆指出,締結自貿協定的目的是減少貿易壁壘,擴大商品流動,可對於印尼這種以木材、礦石、橡膠等初級資源性産品出口為主的國家來説,卻並非一件好事。

  他進一步分析,自貿協定雖會為印尼帶來出口量的增加,可因為資源性産品附加值低、生産過程簡單,除了出口價值外,很難為國內留下太多GDP貢獻率;相反對希望與印尼締結自貿協定的歐盟來説,只有資源性行業的印尼市場如同藍海,歐盟所有的産品、技術在印尼都能找到需求。此種不對等的貿易關係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印尼的貿易總額得到提升,貿易發展卻會受困于巨大的逆差。

  駱永昆稱,更重要的是,歐盟並不是印尼意欲交好的唯一目標,此前借助中國—東盟自貿區,印尼飛速擴大了與中國的貿易量,如今又在與歐盟商談自貿協定事宜。另外,印尼政府還多次對外表達了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希望。

  “本身經濟發展水準和産品競爭力就有局限,卻還一味期望與體量大的國家為伍,這樣很容易令自身産業瞬間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巨大衝擊,缺乏有效緩衝,反而對經濟發展形成掣肘,得不償失。”駱永昆説。

  既然有諸多隱患,為何印尼還要“一意孤行”?駱永昆猜測,除了希望能與歐美和中國這樣的大體量經濟體站在同一平臺這一雄心外,印尼更希望的是通過自貿協定乃至與歐盟等經濟體的交好換來項目和資金的投入。

  駱永昆介紹説,此前印尼政府就曾頒布過一項“原礦出口禁令”,要求所有有意進口其礦産的企業,必須在印尼當地進行簡單加工後才可以出口,這其實就是印尼政府變相讓外資企業在當地投資原礦加工廠等設施的強制性政策手段。有此例在前,駱永昆覺得印尼在與歐盟進行自貿協定條款細節談判時也會動些“小心思”來確保自身的利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