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地球

  • 發佈時間:2016-04-19 01:30:2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內蒙古四子王旗4月18日電 (記者李大慶)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在順利完成12天太空飛行後,于18日16時30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預定區域著陸。衛星回收艙著陸狀態正常,外觀良好,這標誌著搜索回收任務順利完成。

  實踐十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中唯一的返回式衛星,也是單次開展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項目最多的衛星,共開展了19項實驗。

  實踐十號是4月6日1時38分在酒泉發射升空的。在軌飛行期間,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對其進行不間斷測控管理,確保其運作穩定、星地鏈路通暢、飛行控制準確高效、各項科學實驗按計劃實施。經過精準的軌道控制,使其瞄準預定著陸區域返回。

  16時15分,衛星回收艙與留軌艙分離。回收艙返回地面後,留軌艙還將在軌運作,待完成後續實驗項目後,墜入大氣層燒燬。

  據介紹,搭載回收艙返回地球的科學樣品涉及11項空間科學實驗,其中2項為微重力科學實驗,剩餘9項為空間生命科學實驗,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生物學效應、重力生物學效應、空間生物技術等領域。搜索及回收任務完成後,11台科學實驗載荷及樣品正式交付科學應用系統。生物類樣品進行了現場處置,其中6個項目的樣品當晚返京,將及時送往實驗室處理。

  衛星在軌12天期間,19項科學實驗有序開展,衛星遙測、實驗載荷數據傳輸完整。初步分析,實驗進展順利,總體達到要求,取得了預期的實驗結果。其中,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研究還首次在太空中實現小鼠的胚胎發育,並在地球上第一次看到了小鼠胚胎在太空發育的照片。

  據了解,回收艙返回後,衛星的留軌艙繼續在軌工作,完成包括煤燃燒實驗在內的8個實驗項目。專家指出,衛星留軌讓科學家有機會開展危險性、拓展性的科學實驗,對前期在軌段實驗做有益補充。這期間的科學實驗結果仍將通過衛星原來的遙測、數傳發射機下傳。

  實踐十號是我國成功發射回收的第24顆返回式衛星。以前發射的返回式衛星大多是遙感等應用衛星。實踐十號作為我國第一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其實驗的苛刻要求對衛星平臺提出巨大挑戰,比如,諸多實驗的展開讓天地遙作業系統更加複雜,對回收艙的散熱提出更高要求。因而設計人員在熱控、微重力、供電能力、回收保溫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可以説,實踐十號是創造性地邁出空間科學實驗步伐的一顆“新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