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金融報:“開門紅”説明經濟“穩”住了

  • 發佈時間:2016-04-18 08:12: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季度GDP增速6.7%,市場隨之振奮。這是上週五(4月15日)關於中國經濟最具亮色的描述。當天,國家統計局公佈了最新的GDP數據: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1585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其中第一産業同比增長2.9%,第二産業5.8%,第三産業7.6%。以2015年價格計算,GDP增量9851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2億元。

  結合這之前國家發改委和海關公佈的投資、出口、製造業等數據,樂觀情緒多於悲觀。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用了“開門紅”的提法,認為有六大亮色:投資增速有所回升、價格總水準有所回升、企業利潤由降轉升實現月度正增長、房地産市場交易量明顯回升、財政收入增速回升和市場預期有所回升。

  隨之,全球頂級國際機構也紛紛上調中國經濟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中國今明兩年增長預期均上調0.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稱中國轉向平緩和更可持續增長模式,預期增長6.7%;亞洲開發銀行認為中國經濟仍將繼續保持增長,預計2016年中國將實現6.5%的增長,也在我國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範圍之內。

  與去年國際機構紛紛下調中國增長預期相比,這些變化很容易被市場所關注。然而,我們應該很容易看到“仍將繼續保持增長”背後的潛臺詞:下跌趨勢得到遏制,中國經濟穩下來了。一季度GDP數據傳遞的重要信號也是這個“穩”字。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解釋為出現積極變化,出現階段性築底跡象,可用“運作平穩、結構優化、亮點紛呈、好于預期”形容。

  能夠“穩”下來,好于預期,這本身就值得高興。市場也認為出現了“短週期復蘇”,宏觀基本面已是理論上的最好階段,措辭的謹慎仍不容忽視。謹慎的是,中國經濟仍穩而不堅,穩而不強。也就是説,築底企穩仍有風險,仍頂不住大的衝擊,已顯現或潛藏的風險仍在;中國經濟還未能回到強勁增長的階段,還需要繼續採取措施確保繼續穩下來,進而穩中有升。

  數據也透露著這些信號。6.7%的GDP增速,仍為過去七年來的新低;即使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也少0.1個百分點。企業利潤雖然由降轉升,工業增速仍放緩至5.8%,收縮態勢明顯。儘管數據在6.5%-7%的年度預期目標區間範圍內,這一目標的取得仍離不開短期的刺激:房地産交易明顯回升,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長28.2%、43.6%;1、2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2%,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41.1%,基建再次歸來;出口觸底反彈,3月份進出口總值1.91萬億元,增長8.6%,其中出口增長18.7%;再加上流動性寬鬆,以及市場的滯後效應,對二季度的預期也繼續向好。

  好的數據預期,會相應鼓舞市場,有利於緩解悲觀情緒。為進一步保持平穩態勢,繼續的寬鬆也在可以預期範圍。這是穩增長的邏輯,也是遏制經濟大幅下滑的必需。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更樂觀,內外需都不明朗,擴大內需拓展外需仍需要有效手段,而且民間投資尚未能與政府投資“鸞鳳和鳴”,更關鍵的是,我們的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並未奏凱而歸。我們在平衡經濟增長和結構改革時,仍需要有更多手段。

  儘管如此,顯見的亮色值得祝賀。數據“開門紅”帶來的樂觀預期,為結構性改革爭得了窗口期。經濟轉型初見成效,繼續深化改革仍需強力推進。在經濟普遍低迷的這場突圍戰中,中國的經濟轉型會更具有全球價值。減少各方的羈絆,增強經濟發展的動能,釋放全民經濟的活力,是中國這個引擎帶給世界經濟的重大價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