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堅持改革創新 堅持服務大局

  • 發佈時間:2016-04-17 21:31:0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黃鼎巫江王瀟婷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廈門海滄,昔日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個小漁村。如今,乘著中國改革開放東風,海滄已發展成為集臺商投資區、出口加工區、全國百強行政區、保稅港區、經濟特區等“多區合一”的先行區、試驗區。2015年4月21日,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作為福建自貿區最大的功能區域,再一次被時代的浪潮推向了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一年來,海滄檢驗檢疫局認真落實廈門檢驗檢疫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各項部署要求,堅持改革創新、堅持服務大局,堅持嚴格管理,切實做到疫情疫病把得嚴、貨物通關放得快、品質安全管得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效助力和保障。

  進口酒快檢模式打造“海滄速度”

  當下,進口酒憑藉著口感好、品質佳一躍成為大家酒桌新寵。但是,不是所有的進口酒都能符合我國標準規定。在“把得住”的前提下,海滄局創新思路,積極為進口酒打造快速通檢的“海滄藍本”。針對長期存在的進口酒中文標簽頻繁整改的難題,海滄局推行進口酒快速通檢模式,通過自主研發“食品標簽諮詢服務平臺”,進口商可在食品入境前,足不出戶通過網路登陸平臺,實現對標簽的免費諮詢與製作,標簽備案時間縮短7個工作日。建立酒類感官實驗室,實施品質快速篩查,進一步縮短檢測時間。研發應用移動檢驗檢疫平臺,將進口酒現場檢驗、放行工作前移,實現對進口酒“即驗即放”,每批貨物滯港時間縮短0.5~1天。

  進口酒快速通檢模式的推行促成了海滄港進口酒快速增長,2015年,海滄局檢驗監管進口啤酒1.31億升,約佔全國進口量的25%,海滄成了全國最大的啤酒進口口岸,平均我國每進口4瓶啤酒,就有1瓶從海滄“登陸”。進口酒快速通檢模式因此被評為自貿區創新措施。

  中歐、中亞産品駛上“快車道”

  “一帶一路”是國家重點戰略,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覆蓋省份。海滄檢驗檢疫局認真落實廈門檢驗檢疫局與沿線四川、新疆等檢驗檢疫局的合作機制,對“負面清單”外的進出口貨物採取“進口直通”、“出口直放”的快速通檢模式,其他貨物在風險可控下,則實行口岸外箱體檢疫消毒,目的地後續檢驗的便捷監管模式,精心打造中歐、中亞班列的綠色通道。

  2015年8月16日,國內第一個從自貿區始發的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開通,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廈門海滄,共載35車貨物,內有服裝鞋帽、電子産品、材料等,15天后到達波蘭羅茲。8月26日,廈蓉歐第一趟回程班列從羅茲出發,並於9月10日抵達海滄。作為始發地,廈門海滄借助中歐、中亞兩條國際班列將“一帶”與“一路”匯合於此,實現“海絲”與“陸絲”的無縫對接。海滄,無疑成為名副其實的“海絲”先行區。截至2016年3月底,累計進出境班列20余列,海滄局檢驗監管貨物共計1500多噸,貨值一千余萬美元。

  關檢協作推出通關“新模式”

  為確保“三互”工作穩步推進,海滄關檢雙方在建立聯繫配合機制、成立關檢“三互”辦公室、提交“監管互認”交接單證、加大業務交流培訓、對試點企業進行政策宣傳等方面取得共識。

  2014年9月,海滄關檢成功啟動“三個一”共同查驗。目前,海滄關檢實施聯合查驗的“一站式查驗場”有2處,總面積48000平方米。共同查驗貨物種類主要為進口石材、酒類、食品、動植産品等。推行“三個一”共同查驗模式後,企業每批關檢均需查驗貨物的通關時間可節省0.5~1天,每個標箱可節省約600元的通關費用。

  2015年10月8日,海滄關檢合作史上又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海滄關檢在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先行試點開展海關認可檢驗檢疫進口廢物原料的查驗、檢驗檢疫結果和數據,標誌著廈門關檢雙方對進口廢物原料試行“監管互認”工作順利實施。進口廢物原料實施關檢“監管互認”以後,檢驗檢疫部門掏箱查驗過的貨物,海關原則上不再要求二次掏箱,而是直接認可檢驗檢疫部門的檢驗結果。這樣不僅減少了至少一次移櫃、掏箱、貨物回填的操作,場地週轉利用率也提升了三分之一,而且避免了反覆掏箱引發的貨物損耗、水濕、暴曬。

  新起點、新思路、新作為,站在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海滄國檢人將繼續秉承“崇法、創新、厚德、和諧”的核心價值理念,用忠誠與熱情譜寫改革創新、服務發展的美麗篇章。

  (黃鼎巫江王瀟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