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有條件實現可持續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4-17 05:37: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經歷了由預期過度悲觀到信心逐步增長的過程。一季度宏觀數據發佈,明確了趨勢向好、結構優化的經濟基本面格局。宏觀經濟開局良好,但目前仍處“三期疊加”階段,經濟企穩基礎並不穩固。認清經濟增長條件,持續深化改革,充分挖掘增長潛力,應是未來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保證。

  總體來説,目前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基本面依然存在,我國經濟有條件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房地産、基建投資依然存在迴旋餘地。人口結構固然是房地産需求的長期決定因素,然而不徹底的城鎮化現狀蘊含著巨大的房地産需求。“三個1億人”目標已經成為挖掘住宅需求、化解房地産庫存的重要思路。2014年城鎮常住人口較戶籍人口多2.45億,還有一些城鎮居民居住條件亟待改善,我國住房需求仍然存在大規模擴張潛力。基建投資擴張受限于資金來源約束,然而目前已經開闢新的渠道。一方面,PPP和專項建設金融債拓寬資金來源,從而緩解基建投資對於政府資金的依賴程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推進,正在逐步降低存量債務負擔,從而騰出一定的財政支出空間。

  其次,居民財富增長和消費升級的大格局進一步明確,新的消費方式層出不窮,居民消費熱情穩步增長。2015年最終消費對於GDP增長的貢獻達到66.4%,較2014年提高15.2個百分點。消費拉動內需的同時,大量高端消費溢出到海外。2015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口金額達到4397億美元,相當於貨物進口金額的28.1%;其中旅遊服務進口金額達到2530億美元,佔據服務進口總額的57.5%。新興需求的持續釋放,能夠有效支撐宏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再次,投入要素成本的下行,有效緩解了經濟下行壓力,並且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低成本環境。我國仍然是全球能源、資源最大的邊際需求力量,新興的資源需求者還羽翼未豐。當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仍處於低位,從而緩解了中國經濟成本壓力,提高了出口競爭力。與此同時,隨著金融改革和規範的深化,資金成本過高的頑疾亦得到顯著緩解。

  值得關注的是,供給側改革與穩增長不矛盾,兩者相輔相成。經濟趨穩導致有人擔憂改革減速,特別是很多人陷入“穩增長”和“去産能”的糾結中。實質上,“去産能”並不等同於“去産量”,相反能夠提升生産要素效率,從而激發經濟增長潛力。一方面是過剩産能佔用大量生産要素,另一方面是新經濟、服務業面臨著要素成本上行的壓力。因此“去産能”的過程就是逐步釋放勞動力、資本等生産要素佔用,並且引導生産要素流向新經濟,通過加減法並重提升要素生産率的過程。隨著新興需求和供給能力的持續結合,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正在逐步強化。

  (本報記者 溫濟聰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