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豬週期”現閩,怎麼破?

  • 發佈時間:2016-04-15 08:31:51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同連日來不斷攀爬的氣溫,“二師兄”在這個猴年裏“漲”聲不斷。

  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3月,全國豬肉均價就突破2011年創下的每公斤19.6元的歷史高點。

  3月原是豬肉消費的傳統淡季,然而,根據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對9個設區市的生豬價格監測,我省生豬出場價格3月突破千元大關,全省平均每500克肋條肉14.04元,後腿肉12.36元,肋排25.75元,精瘦肉15.08元,與上年同期比,4種豬肉價格平均上漲近三成。

  週期性波動怪圈

  按規律,春節過後一般是傳統的豬肉消費淡季,但今年年後豬價在高位企穩的基礎上,再次進入上升通道的情況較為罕見。有人驚呼:“‘二師兄’不但‘飛’了起來,而且還飛進了‘超強豬週期’。”

  所謂“豬週期”,是指豬價因供需不平衡而産生的週期性變動,即:生豬價格上漲-母豬存欄量增加-生豬供應量增加-生豬價格下跌-大量母豬淘汰-生豬供應量減少-生豬價格上漲……這是我國生豬養殖行業一直難以跳出的週期性規律。自新世紀以來,全國出現5個“豬週期”,每個週期約為3-4年。

  業內普遍認為,此輪漲價主要由於這幾年長時間價格持續低迷帶來的産能深度調整,引起新一輪的供需矛盾。2013年以來豬肉價格一路下跌,平均賣一頭豬要倒賠200元以上,不少小養豬場難以支撐,只能退出。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約有500萬養殖戶退出市場。

  福建永城農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永欽告訴記者,他經歷過2008年、2011年的生豬價格波動,此輪豬肉價格上漲乃意料之中,“兩年虧一年賺”是養豬業的普遍規律。最近以來,生豬出場價每公斤的利潤已超8元,企業迎來近幾年來的最好時期。“但對從業者來説,我們比誰都希望能跳出肉價週期性波動怪圈。”一方面,豬價上漲到一定的程度,政府部門勢必會調控,另一方面,這也會引來大量的散戶進入養殖業,帶來新一輪的豬價下跌,也是困擾他們做大做強的因素之一。

  豬肉價格一頭連著養殖業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市民的菜籃子。據統計,去年全省生豬出欄1700萬頭,産值近300億元,佔我省畜牧業産值的50%以上,豬肉産量134.5萬噸,佔據我省城鄉居民肉類消費的62%以上。對生豬價格的調控顯得十分緊要。

  有關部門已行動。日前,省物價局、財政廳、農業廳、商務廳聯合印發《福建省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根據《預案》,當豬糧比價高於9.5:1(紅色區域)時,要啟動一級響應,由省物價局牽頭會商,適時增加省級生豬活體儲備的投放規模,由省商務廳牽頭組織實施,同時研究採取其他調控措施。

  有人也開始擔心,“豬週期”會不會影響物價呢?

  “豬價上漲不會誘發明顯通脹。”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考慮到豬糧比達到歷史高位後市場的補欄激勵,以及政府投放儲備肉的平抑,預計豬價對CPI的衝擊將會在下半年逐步消退。

  如何在峰谷間求生

  豬肉價格如何走出週期性波動怪圈?

  “破解豬肉價格大幅波動,根子還在促進生豬産業升級。”省總畜牧獸醫師梁全順認為,在全國市場一盤棋的背景下,養殖業的轉型升級方向應是在擴大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養殖的同時,促進産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生産。

  我省在這一方面已先邁出一步。目前,全省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出欄商品豬數量佔全部出欄量比重達83.75%,規模化率高出全國平均水準1倍。與此同時,提高養殖業環保門檻,去年全省累計關閉拆除禁養區養豬場(戶)及可養區存欄250頭以下不達標養豬戶7萬多家,消減生豬607萬頭。

  “生豬養殖要想穩步發展,沒有準入門檻怎麼行?”不少養殖業內人士認為,當規模化養殖佔到市場的八成以上,“豬週期”振幅就會趨於平穩。美國、日本等國家豬肉價格波動較小,一個重要原因是根據國內消費量來確定生豬養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價格穩定。但從目前來看,我國家庭散養等小規模生産仍佔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時一哄而上、行情差時一哄而下,而且也帶來較大的養殖業面源污染問題。因此,要加速推進規模化養殖的進程,同時也要提高養殖行業的準入門檻,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這既有利於從宏觀上控制生豬養殖總量,也有利於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和抗風險能力。此外,引導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促進生豬産業健康發展。

  專家表示,“豬週期”不會因為規模化養殖而消失,變化的只是波動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對位置,建議生豬養殖場戶理性判斷生豬價格未來走勢,進一步提高風險意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