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能博弈:主要産油國會戰多哈

  • 發佈時間:2016-04-15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記者 王龍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呈過山車走勢,年初快速下跌至每桶27美元的近13年低點,之後又經歷數波反彈奪回40美元這一重要心理關口。17日,世界主要産油國代表將匯聚多哈,就凍結原油産量確保價格穩定問題舉行協商。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能否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國家達成一致?哪些國家將加入“凍産”聯盟,哪些國家會繼續“單飛”?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決定國際油價今年後半程的走勢——

  連橫之謀姍姍來遲

  推動全球主要産油國儘快在原油産量上達成一致,很多石油生産國早就打過類似的盤算,只可惜各方立場難以協調,很長時間以來無法真正實現。直到今年2月,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和卡達達成協定,宣佈將産量凍結在1月份的水準之上,其他産油國見此才紛紛跟進,表示願意協同“作戰”,共同維持國際原油價格的穩定。定於17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主要産油國峰會,將成為考驗各國共同凍産保價的試金石。

  早在2015年1月,歐佩克成員國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曾先後出訪伊朗、沙特、阿爾及利亞和俄羅斯,期待與這些國家就確保國際油價穩定達成共識。馬杜羅和歐佩克一些成員國提出的口號是“減産保價”,即通過減少原油供應的手段來支撐持續下滑的油價。而且,馬杜羅的視野已放寬到歐佩克之外的産油國,他希望在歐佩克成員國之間、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産油國之間可以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儘早推動各方就減産保價問題達成共識。

  當時,全球原油市場正在為剛剛過去的2014年“默哀”,紐約市場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全年累計跌幅達46%,倫敦北海布倫特油價累計跌幅達到48%,雙雙創出6年來最大年度跌幅。悲觀情緒主宰了國際原油市場,價格預期一路看跌,華爾街主要投行也是集體唱空。

  對於馬杜羅的提議,尚未解除制裁的伊朗、對美國頁巖油耿耿於懷的沙特,以及陷入經濟困境的俄羅斯,都表現出讚許的姿態,但沒有一個産油國願意帶頭減産保價,原因很簡單,如果不能協作而貿然單方面減産,只會將市場份額讓給競爭對手。

  這些國家的擔心並非庸人自擾,一是歷史上沙特就曾凈經歷過這樣的教訓,二是從當時的全球供給狀況看,中東、俄羅斯、北美三大産油地區都在增産,主要産油國希望通過數量上的優勢,來彌補價格上的損失。有評論説,全球主要産油國已經進退維谷,一邊擔心所謂的“需求峰值論”將代替“産能峰值論”,成為主導原油市場情緒、令油價難以翻身的魔咒,一邊還要為市場份額而戰,確保自己在低價環境中不被淘汰出局。

  就這樣耗了一年多,主要産油國並未共同坐在談判桌前。整個2015年,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美國非常規油氣革命、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預期、美元幣值堅挺、市場需求減弱等因素的作用下震蕩走低,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大約下跌了35%,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跌去超過30%。

  進入2016年,國際油價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這一重要心理關口,隨後出現數波反彈,市場上多空雙方圍繞30美元、35美元、40美元等主要支撐位反覆搏殺,而全球主要産油國聯合行動確保價格的呼聲再度泛起。這次,提議者不再以“減産保價”作為口號,而是退了一步,妥協地喊出了“凍産保價”。所謂“凍産”,就是各國同意凍結産量不再增産,以此減少全球供大於求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1月31日馬杜羅曾爆料“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正在接近達成一項協議”,沙特方面也有消息顯示該國願意配合減産。沙特當地電視臺當日曾援引匿名沙特消息來源稱,該國希望與其他産油國合作以支撐油價。

  終於,2月16日,俄羅斯、沙特、委內瑞拉和卡達就凍結石油産量達成共識,同意將石油産量凍結在今年1月的水準,並尋求更多的産油國參與到産量凍結中。

  於是,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産油國一起協商産量問題的能源會議被提到日程上來。由於各方立場不一且無法協調開會日期,這次大會由預計中的3月底拖到了本月中旬。

  據報道,拉丁美洲主要産油國代表當地時間8日在厄瓜多基多市舉行會談,就17日舉行的“凍産”大會協調立場。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以及厄瓜多的代表在會議上均表達了維護全球原油市場穩定的意願,他們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需要進行合作,穩定原油市場,推動價格朝著對生産國和消費國“雙贏”的方向前進。

  有分析指出,在伊朗不參加“凍産”協定的前提下,其他主要國家達成一致,也有助於當前國際油價保持穩定態勢,不會如年初一樣暴跌探底。若各方無法達成妥協,將撲滅原油市場上剛剛聚集起來的樂觀情緒,近期持續上漲的油價有可能掉頭下行。還有分析指出,本次會議結束後,市場將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基本面之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原油需求偏弱、商業庫存居高不下等利空因素將令油價承壓。

  沙特伊朗上演“對手戲”

  作為歐佩克中的兩巨頭,沙特和伊朗在原油産量和價格上的看法南轅北轍,而今年以來兩個國家之間的口角與爭鋒,更是成為左右國際原油價格的重要因素。對手戲應該互為映襯,偏偏沙特和伊朗都不想為對方“補臺”。剛一開年,沙特和伊朗兩國就呈劍拔弩張之勢,驟然緊張的雙邊關係短時間內推升了油價,但並未改變全球能源的供需格局。

  沙特內政部1月2日宣佈處決了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據報道,被處決者中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尼姆爾。2日晚,伊朗示威者衝擊沙特駐伊朗大使館,打砸使館門窗並縱火焚燒使館部分樓體。伊朗總統魯哈尼3日譴責伊朗抗議者焚燒沙特大使館的行為,表示伊朗當局將保障外國使領館安全。

  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在3日晚舉行的記者會上説,伊朗政府不僅不為沙特駐伊朗使領館安全採取保護措施,反而為衝擊、打砸和焚燒沙特使領館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為此,沙特宣佈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他還表示,沙特將採取一切手段回擊伊朗的威脅。

  對於中東局勢走向,國際社會予以密切關注並勸導雙方冷靜。最終,雙方的外交爭執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有所緩和,但兩國在原油生産的問題上仍難達成一致。

  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下行趨勢延續到2015年,當時沙特、科威特、阿聯酋等海灣地區歐佩克國家還是“鐵板一塊”,它們認為石油價格暴跌應歸咎於投機行為和歐佩克以外的産油國,即便非歐佩克成員國家削減石油産量,歐佩克也不會減産。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在四年一度的阿拉伯能源會議上表示,歐佩克曾試圖恢復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但因歐佩克組織以外的主要産油國不予配合,加之錯誤資訊的傳播和貪婪的投機行為,全球油價大幅下跌。納伊米還曾説過,“不管每桶是20美元、40美元、50美元或者60美元,都沒什麼相干”。

  實際上,沙特原油生産成本在每桶10美元以下,而頁巖油的生産成本平均每桶50美元至80美元。沙特實際上希望借助低油價,通過價格優勢保衛自己的石油出口市場,打壓以頁巖油為代表的非傳統型原油開發和生産,最終把大部分這些非傳統型原油生産從市場中擠出去。

  但伊朗官方對此作出嚴厲批評,指責沙特主導歐佩克對油價下挫聽之任之,是嚴重的戰略誤判,若再不及時採取行動,所有産油國都將付出沉重代價。

  等到2015年7月,伊朗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在維也納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解決伊核問題協議,2016年1月16日該協議正式生效,禁錮已久的伊朗石油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向國際市場,成為推動油價繼續下行的重要因素。

  這個時候,沙特扛不住低油價的衝擊了。統計顯示,因石油收入銳減,2015年沙特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980億美元,2016年財政赤字估計仍將高達870億美元。今年,國際評級機構也紛紛出手,下調了沙特的主權信用評級,惠譽在12日將沙特長期信用評級由“AA”降到了“AA-”。此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IMF),去年沙特經濟增速為3.4%,今年將大幅放緩至1.2%。雖然沙特在油價高企時期積攢了鉅額外匯儲備,但IMF估算,如果不改變現行經濟政策,沙特將在5年內宣告破産。

  沙特開始痛定思痛,也有意聯合所有産油國共同維護價格穩定。但此時此刻的伊朗今非昔比。

  伊朗已探明石油儲量約佔全球儲量10%,僅次於沙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球儲量15%,僅次於俄羅斯。伊朗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石油出口約佔該國外匯收入的85%左右。受西方制裁影響,伊朗日均出口原油被限制在120萬桶。統計顯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1月16日正式執行以來,該國原油出口量翻了一番,日均超過200萬桶。伊朗官方此前表示,伊朗要將該國的原油産量提高到制裁以前日均400萬桶的水準後,才會凍結石油産量。

  這樣的表態令沙特不滿。4月1日,沙特再次發難。外電援引沙特副王儲本·薩爾曼在曼利雅得接受採訪時的話説,只有包括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及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在內的所有主要産油國都決定凍産,沙特才會加入這一協議,假如任何産油國決定提高産量,沙特也將增産。

  伊朗方面隨後進行了回應。伊朗石油部長比詹·納姆達爾·讚加內3日表示,伊朗將繼續提高自己的原油産量,直到恢復至制裁之前的水準。伊朗沙納通訊社稱,讚加內認為,凍産對伊朗而言是“不切實際的要求”。不過,讚加內對此前沙特、俄羅斯等四國達成的初步凍産協議表示歡迎,同時表示如果有時間,將參加17日的産油國凍産會議。

  儘管伊朗最終的決定仍是疑問,但科威特官員5日指出,即使伊朗不加入,主要産油國也可以就凍結産能達成協定。國際能源署執行幹事法提赫·比羅爾指出,凍結石油産量是産油國之間達成的一個很重要的決議。但之前市場也預期這幾個産油國的産能不會再有大幅提升,有望大幅提高産量的是伊朗。該機構也在觀察這些産油國是否會採取包括減産在內的進一步舉措。不過,比羅爾指出,如果減産促使油價反彈,也會促使美國等國的高成本産油國加大産量。

  “單幹戶”俄羅斯有意抱團

  原油日産量接近1100萬桶的俄羅斯,無疑是本次産油國“凍産”大會的主角之一。在未與歐佩克達成共識之前,增産再增産,俄羅斯用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抵禦油價重挫造成的衝擊。若本次大會各方能夠形成共識,油價有望保持在每桶40至50美元區間甚至再上跳一線,應是俄羅斯比較滿意的結果。

  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2月22日表示,歐佩克願意與其他産油國合作穩定油價。巴德里在休斯敦舉行的IHS康橋能源周會議上説,之前多年的高油價導致了現在的高供應,如今所有産油國都在承受低油價之苦,歐佩克願意與非歐佩克産油國合作解決油價暴跌問題,相信可以找到一個解決方案。這番講話顯然是説給俄羅斯聽的。

  本輪國際油價暴跌以來,歐佩克一直不願單獨減産或者“凍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擔心俄羅斯乘機搶佔市場份額。在歐佩克成員國看來,唯有與之合作達成有約束力的合作方案,才能在不失市場份額的前提下推動價格穩步回升。其實,這也是俄羅斯的迫切意願。

  過去15個月,國際原油價格累計下跌70%以上,再加上西方對俄羅斯制裁,造成俄羅斯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經濟陷入負增長。俄羅斯國家統計局2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該國國內生産總值(GDP)萎縮了3.7%,為80.4125萬億盧布(約合1.1萬億美元)。另據俄羅斯財政部數據,2015年俄財政赤字為1.95萬億盧布(約合266億美元),佔GDP的2.6%;居民實際收入下降4%,為連續第二年下滑,2030萬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對於2016年俄羅斯經濟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下降1%,世界銀行預計下降0.7%。據俄羅斯央行預計,按平均油價30美元一桶計算,俄羅斯今年經濟增速將萎縮1.3%至1.5%。

  為應對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刺激經濟增長,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日前簽署2016年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行動計劃,即反危機計劃。俄羅斯《消息報》稱之為“拯救俄經濟計劃”。俄羅斯官員此前透露,該計劃將耗資約8800億盧布(約合120億美元)。

  因預算收入45%來自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額外注重兩種自然資源。在歐佩克表示願意與俄羅斯進行産能協調後,俄羅斯方面也積極行動起來。

  今年2月底,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在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透露,支援“凍産”的産油國出口量已經佔到世界石油市場總份額的75%,這對達成一致來説已經足夠。諾瓦克表示,在穩定産量的同時,如果市場供給不再增加,所有石油出口國都將保護自己的市場領地。在諾瓦克看來,長期而言,油價每桶50美元會令消費國和出口國都感到滿意。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本月12日再次表示,俄期待各方在即將舉行的世界主要産油國會議上就“凍産”達成協定。俄羅斯與沙特日前已就凍結石油産量達成共識,沙特將在不考慮伊朗是否參與的情況下決定是否“凍産”。有外媒披露説,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和沙特石油大臣納伊米本週進行了電話會談,就凍結石油産量的前景進行討論。佩斯科夫在通話後表示,兩國有望達成“凍産”協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