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他山之石:野蠻生長不可取 P2P創新需政策扶持

  • 發佈時間:2016-04-14 16: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2015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發佈會上公佈了69個創新獎項,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入選。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表示,由於一直著力打擊非法集資,因此現在的上海需要一些金融創新的正能量。

  其實,需要正能量的不只是上海的金融業,當前我國的金融業都需要這種一掃陰霾的氣勢之舉。當下金融業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士氣低迷,就熱門的P2P行業來説,從e租寶到中晉係,多個打著P2P旗號的非法集資公司的曝光使原本如火如荼的P2P行業風聲鶴唳。任善國平臺的創始人對此評論説:“少量不正規的經營者擾亂了P2P行業的秩序”。那麼,這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P2P到底來自何方,未來將去何處?

  P2P借貸模式源於歐美國家,第一家P2P平臺Zopa誕生於英國。該平臺成立前,英國的銀行業主要受控于5家大型銀行,這種壟斷局面大幅增加了個人和企業的貸款難度,“店大欺客”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用戶對銀行的服務越來越不滿。2005年,志在打破固有格局的網路平臺——Zopa破勢而出。2012年,英國政府向其發放9萬英鎊助其運營、發放貸款。近年,英國政府還計劃推出全新的創新金融ISA,這一創新金融服務將有助於進一步實現Zopa平臺的安全,維護用戶的利益。

  今天,Zopa已經成為英國第一家交易額超10億英鎊的P2P平臺,這與英國政府的支援密不可分。經比較不難發現,我國前幾年的金融行業格局與Zopa成立前所處的金融業狀況如出一轍;但同樣作為P2P平臺,我國諸多P2P平臺卻難以獲得與Zopa同一層次上的支援。2006年P2P模式被引入中國並迅速本土化後,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對P2P行業的諸多政策多浮于監管層面,並未切實落地。但是按照P2P行業的當前規模,監管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能效倣英國政府對部分平臺加以扶持,或者參照上海金融辦設立相關獎項以鼓勵金融創新,也許能為P2P行業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

  雖然個別非法集資平臺擾亂了P2P市場,但是行業中的仍有不少像任善國平臺這樣一直嘗試通過運營創新來贏得用戶的平臺。眾所週知,P2P平臺運營的核心在於風險控制,也就是常説的“風控”,因此如果能在風控系統上有所創新,必定能為P2P行業發展打開新局面。在金融界深耕細作多年的任善國深諳風控之道,他開創性地將“熟人模式”引入P2P平臺,增強了平台資産篩選的可信度和投資保障性。相比于一些P2P平臺在資産端篩選環節中運用與融資租賃結合、供應鏈金融合作等模式而言,“熟人模式”不僅解決了資産端篩選問題,而且通過熟人關係提供強背書,保障投資安全和穩定,實現模式創新上的差異化優勢。

  任善國為充分保障這一模式的公信力,以個人姓名命名成立了任善國平臺。這一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平臺建設方的資訊透明度,避免了主體不清的風險。在“熟人模式”的框架下,任善國平臺堅持只貸款給熟人,對借款方進行至少兩個月的考察,對標的的營收等財務狀況和營收項目的持續性進行充分認證,並且在平臺上完全公開標的資訊。

  任善國平臺的“熟人模式”成功解決了傳統P2P平臺的兩大難題:一是徵信成本高,我國市場缺乏徵信環境,而通過P2P平臺借貸的人,一般都是資産情況不是那麼好的人群;二是違約貸款處理難,催收成本高且效果不好,平臺兜底的話一方面會侵蝕利潤,另一方面也有監管上的問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正如國家統計局一位官員所言:“中國經濟改革創新是馬拉松,而非百米衝刺。”當下,我國的P2P行業需要正能量來提振士氣,但更需要創新以推動行業持續發展。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對諸如任善國平臺這種富於創新的P2P平臺進行扶持,一方面將能夠促進P2P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更能促進中國經濟改革創新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