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轉基因玉米致癌無依據 未進口轉基因胡蘿蔔

  • 發佈時間:2016-04-13 15: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文姬  責任編輯:羅伯特

  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文姬) 今天上午,《法制晚報》記者從農業部發佈會上獲悉,到2015年,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已經增加到29個,年種植面積超過27億畝。目前,我國批准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如2015年轉基因棉花推廣種植5000萬畝,番木瓜種植15萬畝。

  專家表示,是否為轉基因作物不能從外形判斷,只能基因鑒別。有人説一些番茄形態發生變化,但不能就此判定為轉基因。

  20年未發現轉基因食品安全事件

  發佈會上,廖西元介紹,今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

  全球轉基因研發發展勢頭強勁。研發對象更加廣泛,已涵蓋了至少35個科200多種,涉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和小麥等重要農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牧草、花卉、林木及特用植物等。研究目標更加多樣,由抗蟲和抗除草劑等傳統性狀向抗逆、品質改良、營養保健拓展。轉基因技術更加精準,基因編輯技術定點重組技術的突破使基因操作實現安全化、精準化。

  中國作為農業生産大國,必須在轉基因技術上佔有一席之地。為此,國務院于2008年批准設立了轉基因重大專項,支援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我國科研人員克隆了100多個重要基因,獲得1000多項專利,取得了抗蟲棉、抗蟲玉米、耐除草劑大豆等─批重大成果,我國自主基因、自主技術、自主品種的研發能力顯著提升。

  據了解,1996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商業化種植,到2015年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已經增加到29個,年種植面積超過27億畝。轉基因技術的推廣顯著促進了農業增産增效。

  從生産和消費實踐看,20年來,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累計近300億畝,至今未發現被證實的轉基因食品安全事件。

  目前我國僅種植兩種轉基因作物

  據廖西元介紹,轉基因技術産生以來,為保障轉基因産品安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制定了一系列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標準,成為全球公認的評價準則。

  “我國按照全球公認的評價準則,借鑒歐美普遍做法,結合我國國情,建立了涵蓋1個國務院條例、5個部門規章的法律法規體系,覆蓋轉基因研究、試驗生産、加工、經營、進口許可審批和産品強制標識等各環節。組建了由64名專家院士等組成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47位專家組成的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42個第三方檢驗測試機構,負責轉基因安全評價、標準制定、檢驗檢測。”廖西元表示。

  目前,我國批准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如2015年轉基因棉花推廣種植5000萬畝,番木瓜種植15萬畝。

  關鍵時節嚴防非法轉基因種子落地

  廖西元稱,目前國務院建立了由農業、科技、環保、衛生、質檢、食藥等12個部門組成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並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為我國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在春耕備耕、秋收冬種、購種銷種關鍵時節,對制種基地和種子生産基地等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對近年發現有問題及被舉報的種子企業經營門店和鄉村經銷點全覆蓋抽檢,重點市縣分組包片,嚴防非法轉基因種子落地。嚴肅查處違法種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近期,農業部還將對轉基因作物監管工作,作進一步部署和安排。”廖西元透露。

  熱點問答 已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水稻育種

  Q:我國實施重大轉基因專項已經八年了,近期國家在轉基因政策方面是否做出調整?

  A:國家對轉基因政策沒有調整。關於轉基因技術發展的政策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我們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確保安全、依法管理。

  近年轉基因重大專項取得了顯著成效,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基因克隆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克隆了137個重要基因,獲得了專利1036項,專利總數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在國際上率先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水稻、小麥等作物育種。創新了基因刪除、定點重組等安全轉基因技術。

  同時,産品研發和産業化能力穩步提高,培育出一批抗蟲水稻、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新體系,育成新型轉基因抗蟲棉品種147個,減少農業使用40萬噸,增收節支社會經濟效益450億元。

  辟謠轉基因玉米致癌、致精子活力下降

  Q:轉基因食物真的安全嗎?

  A:在國際上對轉基因安全的評價基本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美國模式,他們是針對産品,研究出來的産品,不管是轉基因技術還是什麼技術,就是對這個産品進行評估。一種是歐盟模式,他們是對過程評估,只要是使用轉基因技術,都對技術過程進行評估。我國是既對産品又對過程進行評估,從全球來看是最嚴格的評估體系。

  在我國産生了非常多的不科學的聲音,比如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會導致癌症,轉基因玉米導致廣西大學生精子活力下降,歐美人不吃轉基因食品。這些都是毫無事實依據的,也被科學界一一否定。

  從全球的角度,有眾多權威科研機構對這些轉基因産品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這些研究工作總體的結論也證明已經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不能從外形判斷轉基因番茄

  Q:最近網上流傳一首關於轉基因識別指南的打油詩,目前我國市場上有哪些是轉基因食品?

  A:轉基因産品分成兩類:一類是我們自己種植和生産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只批准轉基因抗蟲的棉花和轉基因抗病毒的番木瓜兩個農作物商業化應用。另外一類是我們從國外進口的,目前我國進口的轉基因食品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纖維)。

  因此,目前在我國市場上流通的轉基因的相關産品,就是我們批准種植的和批准進口的這幾個作物,其他是沒有的。網上傳播的小麥、水稻、水果、蔬菜和番茄、大蒜、洋蔥、紫薯、馬鈴薯、彩椒、胡蘿蔔等,其實都不是轉基因品種。轉基因不是從外形判斷的,只能基因鑒別。有人説一些番茄形態發生變化,但不能就此判定為轉基因。文/記者 李文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