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秘馬拉松圈內的産業鏈

  • 發佈時間:2016-04-13 09:31:35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武晨 南日

  在武漢舉辦的馬拉松賽事中,男子前三名以及女子冠亞軍均來自同一個團隊“TAO CAMP”,這個團隊的創始人是中國人陶紹明,他曾經是國家隊長跑教練,如今被譽為“中國頭號馬拉松經紀人”。賽後,陶紹明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帶著隊員輾轉全世界

  陶紹明2012年開始從事馬拉松經紀人事務,他介紹,目 前 他 所 創 辦 的“TAO CAMP”訓練營在肯亞有3個,衣索比亞有2個,烏干達有1個,總計隊員200余人。陶紹明的團隊需要照顧這些運動員的吃、住、裝備、訓練、賽事運作和商業開發等諸多方面。“打破國外經紀人的壟斷,拉低平臺,提升性價比”,在陶紹明看來,中國馬拉松經紀人的出現,提升了國內賽事與國際化接軌的步伐。

  隨著馬拉松運動越來越受追捧,各大城市舉辦馬拉松比賽成為一種熱潮,不過陶紹明説,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中國的馬拉松比賽只是剛剛起步。

  陶紹明説,他所帶領的200多名職業馬拉松選手,會在全年比賽中進行權衡,根據不同隊員的水準和狀態,挑選不同的賽事作為目標,這些比賽往往獎金豐厚,曝光度極高,完全不亞於奧運會或世錦賽,且問鼎奪取獎金的幾率比四年一次的奧運會、兩年一屆的世錦賽大得多。這對於很多非洲選手來説,是改變生活環境一種很好的方式。

  一天五六場馬拉松非洲朋友快不夠用了

  馬拉松,黑人運動員成標配。經常參加馬拉松的跑友會發現這麼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前面領跑及最終奪冠的選手,基本上都是黑人。據記者了解,國內各大馬拉松賽事,尤其要打造金標賽事的城市馬拉松,主辦方都要邀請黑人參賽。

  一天五六場馬拉松的説法,一點也不誇張,僅2016年3月27日一天,備案的大型馬拉松就有鄭開國際馬拉松賽、成都雙遣馬拉松賽、上海松江半程馬拉松賽、南京山地馬拉松賽、麗水江半程馬拉松賽5場。

  4月17日,也有5場馬拉松。最近幾年,全國各地城市馬拉松賽事呈爆髮式增長。2015年,僅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就達到了134場,較上年增加83場,增幅超過160%。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從2010年的13場到2015年的134場,5年間增長9倍多。

  最近幾年,全國各地城市馬拉松賽事呈爆髮式增長。2015年,僅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就達到了134場,較上年增加83場,增幅超過160%。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從2010年的13場到2015年的134場,5年間增長9倍多。

  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馬拉松賽事的持續升溫,2016年的馬拉松賽事有望突破200場。這麼多的馬拉松賽事,如果都要請高手捧場,難怪“非洲朋友快不夠用了”。

  頂級高手年入超百萬美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非洲朋友不遠萬里飛到中國各大城市,目的很單純——掙錢。

  各大馬拉松比賽,冠軍獎金一般都是數萬元——有時候還是美元。這對於冠軍拿到手軟的非洲選手來説,非常具有誘惑力。以去年北馬冠軍為例,肯亞41歲老將基普楚姆巴以2小時10分58秒奪冠,獎金是2萬美金。如果基普楚姆巴能夠跑進2小時9分的話,他的獎金會翻倍,達到4萬美金。

  在基普楚姆巴的老家,不少人還在為溫飽而掙扎,一場比賽能拿到如此高的收入,無疑對他們誘惑巨大。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像基普楚姆巴這樣的高手,收入不但有獎金,還有主辦方高額的邀請費,以及贊助商的贊助費。

  據《體壇週報》報道,世界各地活躍著一批來自肯亞和衣索比亞的馬拉松高手,一個優秀的職業跑步運動員全年的收入可以達到20萬美元,而最頂尖的運動員年收入甚至可以達到100萬美元以上,只不過全世界不超過五六個人。

  其實,國內也有收入不菲的“職業跑者”。據專業跑步媒體愛燃燒報道,體制外運動員李子成在國內選手中一枝獨秀,2015年征戰了45場比賽,包括全馬兩場,半馬8場到10場,10公里10場,以及登山、爬樓等多種比賽,冠軍拿到42個。刨除機票等各種花銷,李子成去年的收入還有30萬元。

  陶紹明曾表示,按照國際慣例,一般訓練營會從運動員所得收入中提成10%到15%。就是説他們拿到1萬美元的獎金,經紀人分1500美元。

  300億元的財富盛宴

  在港股上市的智美體育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運營馬拉松賽事,其最新財報顯示,公司2015年賽事運營收入較上一年劇增36.4%至3.45億元人民幣,毛利達到1.66億元。賽事運營收入首次在集團總收入中超過50%,成為智美體育的主要收入來源。

  比運營商收益更高的,是舉辦馬拉松的城市。一般來説,規模稍大的馬拉松比賽,參賽人數都是萬人以上。以三月份剛剛結束的成都雙遺馬拉松為例,參賽人數達3萬人,馬拉松舉辦地在旅遊小城都江堰。3萬人涌入旅遊城市,酒店、餐飲、旅遊等行業均能獲得巨大收益。更重要的是,全國各地跑友齊聚一個城市,對馬拉松舉辦地來説也是難得的城市行銷。

  有專業人士曾表示,2014年馬拉松賽事運營收入達20億元,帶動相關行業收入超百億元。而在2015年,馬拉松相關産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億元。2016年,隨著馬拉松賽事的持續升溫,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跑馬熱”帶火了體育用品

  在外企工作的白領張小姐,起初是為了控制體重才開始跑步健身的,漸漸迷上跑馬,從迷你馬,到半馬,再到全馬。

  “好的跑步裝備可以讓身體得到更好保護”,因此張小姐在裝備上也沒少花錢。張小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雙專業跑步鞋在千元起跳,一般跑到800千米就要更換新款,一套跑步服加壓縮衣也要一千多,能夠檢測心率等運動數據的運動腕錶兩三千。“這些還只是基本款,發燒友的高端裝備還要更貴”。

  兩大全球性運動品牌耐克和阿迪達斯是多項國際級馬拉松賽事的贊助商,按耐克此前發佈的財報數據顯示,其第三季度的銷售額和利潤均超過第一季度。不僅是國外體育用品巨頭,國內廠商也紛紛爭奪跑步運動的巨大市場蛋糕。曾贊助廣州馬拉松比賽的特步,早已從跑步經濟中嘗到了甜頭。光去年特步就贊助了13場馬拉松賽事,推出3個跑鞋系列産品,去年營收同比增長10%,實現47.78億元,其中鞋履品類就貢獻了30.43億元。

  跑步社交類APP異軍突起

  馬拉松引發的跑步熱潮不僅帶火了體育用品,也讓人們看到了賽事運營中的商機,一些網際網路創業者已經搶先把目光瞄準了這裡。

  2014年初重慶青年梁峰和其他三個小夥伴在廣州做出了一款名為“悅跑圈”的應用,盯住跑步人群做集社交、服務、內容于一體的垂直跑步社區,截止到11月底,悅跑圈的用戶規模累計達到1500萬,每日活躍用戶超過50萬,成為國內用戶活躍度最高的跑步社交類APP,近期更獲得了1800萬美元B輪融資。

  “體育本身就是個特別接近錢的行當”,梁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無論小白用戶還是資深用戶都要産生消費,買裝備、請教練、去外地甚至外國參加馬拉松等等”,為此,悅跑圈提出“跑團經濟”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9000個跑友入駐“悅跑圈”,其中不乏于嘉、黃健翔、毛大慶等知名人士帶領的隊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