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鄭和“來到”聖保羅

  • 發佈時間:2016-04-12 07:39: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侯露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片漆黑寂靜中,只有舞臺正中的半圓形螢幕亮著橘色的光。一位夫子模樣的人走上臺,在螢幕上寫下大大的漢字“船”。

  “chuan——”夫子念道,抬手向觀眾示意。

  “chuan——”台下的“學生們”跟著念起。

  夫子滿意地點點頭,音樂鼓點一變,大螢幕上的漢字“船”的筆畫像有了生命一樣,在螢幕上游走、移動、組合,不一會兒竟拼出一條船的模樣。觀眾席有人恍然大悟,哦,“chuan”就是“船”。

  在寫下“龍”等漢字之後,螢幕上出現了“鄭和”的名字,以及寥寥幾筆的一幅中國人像。一個聲音響起:“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中國,有一個叫作鄭和的人……”

  這是一齣名為《鄭和,當龍船開來時》的視覺舞臺劇。當地時間4月10日晚,這部由奧地利藝術家卡琳·舍費爾創作的舞臺劇在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藝術學院劇院上演,作為中拉文化交流年孔子學院系列活動之一,這部劇給巴西觀眾帶來了鄭和的故事。

  “鄭和的故事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可是對於許多歐洲美洲觀眾來講,卻非常陌生。”卡琳談到創作這齣劇的原因,“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感到非常吃驚,我們只知道哥倫布,但對鄭和一無所知,他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航海家,可是在我們的歷史書中並未被提及,為什麼不把他講給更多的人聽呢?”

  在創作之初,最令卡琳著迷的是兩種文明的初次相遇,他們怎麼交流?遇見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他們會害怕,還是驚喜?他們能在彼此的逐漸了解中獲得什麼,有些什麼改變?

  也正因如此,不同文明間的對話,成為這部劇試圖討論的主題。在大約1小時的表演中,創作者並未以編年體的形式展示鄭和波瀾壯闊的航海生涯,而是從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的無數次旅行中,選擇了鄭和和翻譯馬歡等人到訪肯亞、暹羅(泰國)等國家的經歷。

  “非常有趣。”19歲的聖保羅州立大學學生威廉評價這場演出,“我對中國很感興趣,也在學習京劇,可是我並沒有聽過鄭和的故事,這部劇讓我對中國的歷史又多了一些了解。”

  作為活動的主辦方之一,聖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蔡蕾認為,這是一部幫助人們理解文化交流意義的作品,它選擇了一個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劇情的切入角度不在於宣傳中國龍船遠洋船隊的強大,而在於展現語言交流不暢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文化和貿易交流,強調了不同文化間交流交往的基礎既有賴於共通性,更取決於差異和互補,這和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是一致的。

  (本報聖保羅4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