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被要求向支付賬戶證明“你是你”,確定不是在晃點人?

  • 發佈時間:2016-04-11 01:31:55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距離7月1日,只有85天了,這一天是非銀行支付賬戶實名制大限。自去年底《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問世,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體系都在緊鑼密鼓推進實名升級認證。7月1日之後,非實名賬戶將可能連紅包都發不出去了。

  很多人不解,覺得這是銀行在擠壓非銀機構。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如火如荼,再看歐美,類似這樣的支付體系還非常不普及。

  在國外,唯一可以與支付寶相提並論的,也就只有貝寶(Paypal)了。使用貝寶一定是實名認證,出現可疑交易立刻會被終止,這也是貝寶能在一百多個國家通用的核心競爭力——安全。

  對金融業來説,無論是傳統還是互聯,風險管控永遠是第一位的。

  這幾年網際網路金融領域,P2P非法集資,利用支付平臺洗錢的案件層出不窮,甚至出現金額超百億的案件,令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

  當創新超過監管,其背後的安全隱患一旦爆發,後果很嚴重。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一個最好的負面教材。

  所謂的銀行打壓真的是過慮了。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電子支付業務金額高達2506.23萬億元,非銀機構的網路支付金額只有49.48萬億元,兩者不在一個量級上。沒銀行的支援,非銀支付業務也不可能開展。

  所以實名制認證,説白了還是為安全著想,將非銀業務主要限定在日常支付,限制其從事證券、投資等高風險領域。這樣既方便民眾生活,又避免風險,是雙贏之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