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龍”飛船攜充氣艙抵達國際空間站

  • 發佈時間:2016-04-11 01:30: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華盛頓4月10日電 (記者林小春)經過兩天的飛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貨運“龍”飛船10日抵達國際空間站,帶來了首個試驗性充氣式太空艙,這被視為未來人類探索遙遠太空的棲息地雛形。

  美國東部時間7時23分(北京時間19時23分),國際空間站內的歐洲航太局宇航員蒂姆·皮克在美國宇航員傑夫·威廉斯的幫助下,使用空間站的機械臂抓住了逐漸接近的“龍”飛船。

  兩周前,美國軌道ATK公司的“天鵝座”飛船已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因此,“龍”飛船的抵達意味著兩艘美國商業貨運飛船首次同時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除了這兩艘美國飛船外,國際空間站上還對接著俄羅斯的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因此目前在該空間站上“停泊”的航太器數量再次達到其最高紀錄——6個。上一次國際空間站同時接納6個航太器是在2011年,當時尚未退役的“發現”號太空梭訪問了這座空間站。

  在“龍”飛船攜帶的3.2噸物資中,最受關注的是美國私營航太企業比格洛航太公司與美國航太局合作研製的充氣式太空艙——“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這個太空艙重約1.4噸,起始大小為直徑2.36米、長2.4米。充氣後會膨脹至直徑3.2米、長3.7米,內部空間16立方米,與一個小型臥室大小相當。

  “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將成為國際空間站上第一個充氣式太空艙,兩者將對接兩年。在此期間,空間站宇航員每年會進入其中三四次,以收集數據並評估其狀態,但不會在這個充氣艙內居住。

  美國航太局説,充氣艙在運載火箭內佔用的空間小,但膨脹後可供生活與居住的空間較大,有可能成為將來為深空探索服務的人類棲息地雛形。此次是充氣式太空艙首次在空間站上進行實地試驗,研究人員將評估其防範宇宙輻射和太空垃圾撞擊的性能。

  按計劃,這個充氣艙將在5天后從“龍”飛船上卸下,然後與空間站的“寧靜”號節點艙對接,在今年5月底開始充氣膨脹。

  除了這些物資外,“龍”飛船還運來一些科學實驗材料,將幫助科學家研究在失重環境下的肌萎縮與骨質疏鬆,了解奈米尺度下粒子流在太空的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質晶體在太空的生長速度以設計新藥。

  “龍”飛船將與國際空間站對接至5月11日,之後將攜帶從空間站內運出的約1.6噸物品返回,並借助降落傘落入加利福尼亞海岸以西的太平洋海域。

  這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第八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該公司在去年6月第七次為國際空間站送貨時發生火箭爆炸事故,此後其貨運任務暫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