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神華:煤制油跨越“水門關”
- 發佈時間:2016-04-10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促進煤炭産品由燃料向原料與燃料並重轉變,已經成為煤炭行業的共識。特別是在煤炭産能過剩愈演愈烈、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把目光聚焦在煤化工、煤制油上。
經過多年的發展,神華集團在煤制油化工領域已經形成完整體系,成為我國最大的煤化工企業,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制油化工産品生産商。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神華集團將繼續把煤炭清潔轉化作為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翼”。
神華集團的煤制油項目曾廣受關注,也飽受爭議。現在,這個項目進展情況如何?《經濟日報》調研組來到了神華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採訪。
直接液化 從無到有
“從籌建第一條生産線,到2010年實現煤直接液化的商業化運作,我們走過了15年左右的時間。”在神華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的展覽室裏,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繼明説,從國家長遠的能源安全看,這樣的付出具有深遠意義。
我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國內油氣供應缺口較大。針對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嚴峻形勢,早在1996年,我國就提出了要探索以煤制油的能源發展道路。
發展煤制油項目的重擔,落在了神華的肩上。從1997年起,神華集團開始項目前期工作。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舒歌平説,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還沒有關於煤制油的成熟技術和模式。在開展前期研發中,神華也試圖從國外直接引進技術。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直接引進技術的進展並不順利。
為了使煤制油儘快實現工業化生産,神華集團開始了自主研發的嘗試。隨著一道道難關被攻克,最終把無機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技術融合在一起。2004年,神華集團啟動了第一條煤直接液化商業化生産線示範工程建設;2008年12月30日示範工程一次開車成功。
經過幾年試車運作,鄂爾多斯煤直接液化示範工程核心裝置實現了長週期穩定運作,水資源消耗降低,能源轉化效率等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持續提高,並於2011年進入商業化運營。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4年,鄂爾多斯煤直接液化年均實現銷售收入57.1億元,利稅14.3億元,經濟效益良好,在高油價下有較好的盈利能力。2015年投煤運作269天,生産油品71.8萬噸,加工洗精煤150萬噸,銷售各類油品7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0.62億元。
舒歌平説,煤制油化工技術在將煤炭轉化為清潔優質汽柴油、天然氣、烯烴等産品的同時,還能將煤中的硫元素以單質硫的形式回收,整個轉化過程具有較高的能源轉化效率。
記者了解到,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産油品400萬噸。目前,第二、三條生産線也在穩步推進,示範工程(含間接液化)年消耗煤炭1200萬噸,年産值300億元,利稅近100億元。
神華集團董事長張玉卓説,煤炭在中國的主體能源地位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推動煤炭清潔發展,必須實現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燃料向燃料、原料並重方式轉變,由相對粗放開發向集約綠色、互聯智慧方式轉變,由傳統高排放利用向近零排放的清潔高效方式轉變。
“把煤炭作為原料,通過目前成熟的煤制油化工技術既能生産汽柴油和甲烷産品,又能生産烯烴、芳烴等石化産品,可以實現對部分進口油氣資源的直接和間接替代,減少境外油氣資源供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的影響,從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張玉卓説。
到2020年,神華集團煤化工板塊有望完成3000萬噸石油當量,據測算,與同期大慶油田的石油産量大致相當。
耗水不再是問題
自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啟動以來,外界的批評聲音就不絕於耳。批評者認為,煤化工項目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在鄂爾多斯發展煤制油,不僅會污染當地的水資源,也會加劇水資源的短缺。
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最初設計的噸油水耗達10噸,如果按年産油品400萬噸匡算,該項目每年需要使用水資源4000萬噸。這在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內蒙古,確實不是一個小數目。
“現在,批評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少了。”張繼明説,在項目規劃之初,神華就對當地的配套資源作詳細評估,比外界更能感受到水資源的寶貴。
張繼明介紹説,在當時的項目審批中,政府只給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批復每天8萬噸的額度,並且沒給任何污水排放口。這就意味著,鄂爾多斯項目必須做到儘量少取新鮮水,且不對外排放廢水。
發展煤制油,必須消耗大量的水。怎麼辦?神華集團的礦井疏幹水“地下水庫”派上了大用場。神華集團通過管道,直接把儲存在“地下水庫”的礦井水引到煤制油項目。目前,“地下水庫”向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的日供水量超過了3000立方米。來自“地下水庫”的礦井水經過凈化處理後,三分之一用於生産氫氣,其餘部分用於設備的迴圈冷卻。
舒歌平告訴記者,隨著工藝的不斷改進,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噸油水耗已經從設計之初的10噸降到5.8噸左右,最好的時候噸油水耗不足5噸。隨著工藝的不斷改進,水耗量有望繼續下降。
對於煤制油過程中産生的污水,則實施“清污分流、污污分治、一水多用”。在神華煤制油的廢水處理車間,工作人員許昊告訴記者,這裡共有兩套廢水處理設備,每套設備每小時能處理污水200立方米,均處於24小時運轉狀態。
根據生産運作中不斷暴露出的污水處理及回用方面的問題,神華集團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造,其中包括高濃度污水深度處理、含硫污水氣體裝置改造、含油污水處理裝置增加隔油沉澱設施、含硫污水增加除油設施、生活污水、氣化廢水增加緩衝沉澱池等。自2008年以來,神華集團共完成污水技改技措項目達16項。
截至目前,神華煤制油污水處理累計投入已超過13億元,是普通煉油環保投入的3至4倍,成功解決了污水處理難題,污水回用率達到98%以上。
張玉卓表示,到2020年,神華煤制油項目將努力實現水耗繼續降低20%,最大限度實現水資源的重復利用,把新鮮水耗量降到最低。
讓煤制油“叫好又叫座”
2012年,神華集團在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附近建起了第一個自營加油站。幾年來,這座加油站每年銷售油品9000多噸,年年盈利。
與這座加油站形成反差的是,神華的煤制油項目賺錢並不容易。張繼明告訴記者,神華煤制油的油品品質十分可靠,甚至可以滿足航空航太事業的需要。不過,由於缺乏銷售渠道,這些産品必須批發給石油石化企業做調和油。加之煤制油企業不具備油品定價權,導致煤制油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
讓神華集團感到壓力最大的是,在國際油價低迷的形勢下,國內成品油稅費負擔過重,使得煤制油項目步履維艱。
按照國家成品油消費稅政策和當前國內成品油市場價格測算,煤制油項目投産後産品消費稅、增值稅及其他稅負高達50.1%,消費稅佔比為35%。稅負過高,讓煤制油項目在低油價下經營更加困難。2015年,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虧損10億多元。
煤制油與原油煉製成品油的成本構成不同。原油煉製成品油,原油成本大致佔80%。煤制油裝置規模龐大、建設週期長、投資金額大,企業的財務成本高,折舊及財務費用等佔總成本的比例為40%,原料煤的成本僅佔16%。在這樣的生産成本構成下,原油價格越低,煤制油經營越困難;原油價格越高,煤制油盈利越豐厚。據測算,在目前稅收政策下,原油價格到達50美元左右時,煤制油項目才能維持正常運營。
張繼明説,目前煤制油産品成本折成原油,相當於每桶40美元,低於國內原油開採成本。同時,煤制油項目對國家經濟發展貢獻比煉油企業大,主要體現在原料與産品增值稅抵扣差額上,相同原油量加工過程中,煤制油可為國家貢獻更多的增值稅。
不單單是神華的煤制油項目,正在興起的煤制油行業都在呼喚政策的支援,以使煤制油“既叫好,又叫座”。(經濟日報記者 崔書文 林火燦 魏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