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方案可行 路還很長

  • 發佈時間:2016-04-10 01:29: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時間9日早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完成發射任務後,首次成功實現了對“獵鷹9”火箭第一級的海上平臺回收,由此將海上回收成功率從零提升至20%。

  航太專家、《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之浩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成功,證明海上回收方案雖然受到一些條件的約束,但具備可行性。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認為,SpaceX這項工作的最大意義在於,打破了由於太空梭成本方面的失敗,對可重復使用運載工具發展造成的阻礙。

  龐之浩説,以往回收失敗,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燃料不夠,影響到回收控制。此次發射的是“獵鷹9”v1.2火箭,推力、推進劑數量等方面均有增強;回收平臺的位置距離發射場約300公里,將比以往略近,更符合火箭的自然彈道軌跡,因而回收時只需要進行姿態控制,無需較大範圍的機動變軌,也可以減少燃料消耗。

  同時他表示,此次回收時天氣較好。“海上天氣情況往往比陸地更複雜;浮動平臺本身具有不穩定性,更容易受天氣影響。”他説,“今後在發射窗口上應更多考慮天氣因素。”

  雖然海上回收首獲成功,但龐之浩表示,“獵鷹9”重復使用的路還很長,將要經歷從一次成功到技術成熟的過程,比如未來發射高軌衛星能否成功回收、遇到不太好的天氣能否成功回收等問題,都需要一步步解決。

  除了回收技術,火箭重復使用的可靠性和成本更是關鍵問題。“能不能經過簡單維修、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重復使用,這是關係到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是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龐之浩説。

  關於“獵鷹9”火箭重復使用的“經濟賬”,SpaceX此前籠統地宣稱回收一級火箭能使發射成本降低80%。近日該公司公佈了較為具體的數字:如果將一級火箭重復使用一次,能降低30%的成本,即發射費用由6000萬美元降至4000萬美元。其負責人埃隆·馬斯克則表示,這次回收的火箭將花費300萬美元進行維修,並在今年再次發射。

  “300萬美元是個理想數字,靠不靠譜,還有待驗證。”龐之浩説。美國最初預測太空梭單次發射成本為5000萬美元,實際成本卻達到4至5億美元。

  此次“獵鷹9”火箭發射任務,是托舉“龍”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其中,將與空間站對接的充氣式太空艙備受矚目。

  這艘來自比格羅(Bigelow)公司的充氣式太空艙,最大特點是體積小,品質輕,以節約發射成本。龐之浩介紹,這是人類首次發射充氣式太空艙,也是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首次發射艙段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他説,這艘太空艙重約1.4噸,發射時呈收攏狀態,將與國際空間站“節點艙3”對接,計劃于5月或6月進行充氣。充氣後體積可增大四倍,內部空間達16立方米。該艙計劃工作兩年,驗證其防輻射能力及防空間碎片能力,航太員還將進入艙內開展短暫工作。

  這項技術已醞釀多年。此前比格羅公司曾經試驗過起源1號和起源2號兩個實驗艙,這次的充氣式太空艙雖然仍是試驗性質,但具有了實際意義。龐之浩説,該技術將主要投入商業應用。比格羅公司計劃利用多個充氣艙,在2020年左右建造太空旅館,由波音公司的星際快車提供天地往返運輸服務。如果成功應用,未來可能還會用於月球、火星基地建設。

  (科技日報北京4月9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