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觀察:中外專家暢談全球基建投資的機遇與挑戰

  • 發佈時間:2016-04-09 09: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 (記者 王恩博)基礎設施建設被視作驅動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漸增,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是否將就此進入“黃金時代”?

  中國評級機構大公和全球基礎設施巴塞爾基金會8日在北京聯合主辦“全球基礎設施投融資論壇”。多位與會專家表示,儘管基建正成為全球經濟合作與發展的不二選擇,將加快欠發達國家實現繁榮的腳步,但該領域的諸多瓶頸和挑戰仍有待克服。

  世界銀行2015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當前發展中國家每年基建投入約1萬億美元,如要保持目前經濟增速並滿足未來需求,預計到2020年每年至少還需增加1萬億美元投入。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出於更新升級老化基礎設施和刺激經濟復蘇的雙重目的,也在陸續推出規模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正不斷減速,歐洲面臨眾多挑戰,中國也在經歷經濟結構轉型。”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指出,當前世界需要全新視角和創新工具來促進經濟合作與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全球基礎設施巴塞爾基金會總裁韓愛平(Hans-Peter Egler)則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而言將為公共領域、廣大消費者、人類下一代等各方面帶來益處,但世界需要的是具有可持續性和彈性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有其成本,然而許多政府都無法獨自負擔這種成本。”韓愛平直言,基建參與者應該在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過程中全面地考慮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從而確保自身具有足夠的償還能力。

  近年來,中國在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一直致力於推動亞洲基礎設施的建設。官方力推的“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均聚焦于該領域。

  對此,巴基斯坦前總理肖卡特·阿齊茲認為,中國在基建方面與亞洲各國建立聯繫將有助於推動巴基斯坦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國家儘快實現繁榮,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世界經濟效率。

  “中國現在所做的事情遠遠跨越了國境。”阿齊茲希望,亞投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未來能繼續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提供融資幫助,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術支援。

  儘管全球基建發展迅速,但在中國商務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長、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看來,國際基建發展還面臨不少瓶頸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不足、各國政府鼓勵基礎設施投資的政策不夠、有關金融機構創新缺乏等。

  房秋晨表示,各國政府要進一步營造鼓勵投資的政策環境,努力消除投資壁壘,構建標準化項目方式,營造公平、透明、開放、有序的投資環境,為具體基礎設施項目的落實創造便利條件。與此同時,還應完善與基礎設施項目開發相關的風險投資基金及配套措施,支援創新型融資機制的建立,鼓勵國際投資和民間資本進入本國基礎設施市場,為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