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菜價須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 發佈時間:2016-04-08 01:00: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蒜你狠”沉寂四五年後,又有捲土重來之勢。有記者走訪全國大蒜集散地山東金鄉時發現,大蒜價格今年又飆升了。一名蒜商囤了7000噸大蒜,陸續出貨後,賺了1000多萬元。
網民稱,不只是大蒜,其他蔬菜品種近期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菜價上漲固然與季節、天氣等因素有關,但流通環節的不暢和生産方式仍未轉變,也對蔬菜的有效供給造成了很大影響。為此,應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市場和政府兩手發力,推動蔬菜産業的轉型升級。
“青菜吃得肉疼”
“菜價這是要上天啊!別説豬肉,我連青菜都吃得肉疼”“這兩天,每當我看到那些吃青菜的人,都會偷偷瞄一眼,真羨慕那些有錢人”……高菜價把不少網民逼成了段子手。
“日常消費貴的問題,我有同感。家裏想吃餃子,我去菜市場買老倭瓜,一問才知每斤七元,稱了一個四斤多點的,要我30多塊!”網民“何杲”説。
菜價為何這麼高?網民“馮華”説,這次菜價上漲,既有當前正處“春淡”期、供應整體偏緊的原因,也與前一階段罕見的“霸王級”寒潮突襲、南方産區蔬菜大量減産有關。還要看到,大白菜、結球甘藍、大蔥等一些蔬菜的漲幅較大,是由於近年來效益偏低、種植面積呈下降趨勢,對供給産生了一定影響。
還有網民稱,菜價“發燒”,菜農只分得一點“剩湯剩飯”。有些流通大戶利用冷庫囤積耐貯蔬菜,有貨不賣,人為導致緊缺,加劇價格上漲,這些都説明市場在流通環節出了問題。
擠掉“非市場因素”
有網民稱,提穩“菜籃子”,需要市場和政府兩隻手都發揮好作用。可以從政策、保險等環節入手,加強對“民生菜”的扶持,依靠市場來拉動生産。同時,有關部門的監測預警與調控措施還應更科學。當然,推動蔬菜産業的升級才是治本之策。
網民“奚旭初”認為,長期來看,由農産品價值回歸導致的菜價上漲是正常趨勢。但上漲不等於過快上漲,不意味著亂漲,更不應移花接木,把“非市場因素”當成市場因素來牟利。解決市場的問題,雖不宜直接行政干預,但政府部門至少可以做兩件事:一是加快推進農超對接,減少流通環節,給菜價“減負”;二是對菜價實行“全程曬”,公佈蔬菜田頭成交價、農貿批發價和菜場零售價,看菜價從哪開始打滾、從何處開始狂奔,從而擠掉菜價的“非市場因素”。
網民“馮華”認為,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加快轉變蔬菜的生産方式,打通生産、加工和流通環節。提高蔬菜産銷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進行生産。同時積極改善蔬菜流通設施條件,降低農産品儲藏、流通成本,引入農産品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推動“農超對接”,讓百姓的“菜籃子”更豐富實惠。
(記者 陳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