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答好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時代考題

  • 發佈時間:2016-04-06 03:32: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時代·園區新政

  □ 張 俊朱咏梅本報記者丁秀玉

  “當前正處於大變革時代,我們唯有加快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搶佔發展高地。我們要牢固確立問題意識,圍繞問題想辦法、圍繞問題做實事,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的大考卷上,書寫常州高新區不一樣的精彩。”3月26日,常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曉東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區示範區推進會上發出的號召催人奮進。

  “十二五”時期,常州高新區抓住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工程,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超過2.8%,萬人發明專利密度達到28.38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開發區前列。生命健康産業園、文化創意産業園等八大園區初具規模,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等八大産業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52%。創意産業基地獲批建設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生命健康産業園入選科技部“特色産業基地”。五年內,全區累計建成省級以上企業研發平臺168家,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480項,“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21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339家,高企數量居全省開發區第二位。

  “作為擺在我們全區上下幹部群眾面前的一張全新考卷,我們要解答的是新常態下,如何依託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時代考題。”吳曉東如是説。

  常州市新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高新區(新北區)科技局局長陳華鵬告訴記者,為了答好這五道考題,常州高新區制定了《關於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若干科技創新政策意見》、《關於領軍人才創業特別支援項目申請、確定和政策兌現的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構建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生態機制,努力書寫常州高新區不一樣的精彩,重點解答好五個問題。

  要解答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這道填空題,全力以赴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全區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達到8家以上,科技型上市企業達到3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0家。

  要解答好産業園區建設這道問答題,全力以赴打造一批創新型産業園。根據《江蘇省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4年—2020年)》,常州高新區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採取“一核心四驅動”的戰略佈局,並明確了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推進措施。“一核心”即以高新中央商務城、新龍智慧城市示範基地、創意産業基地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服務區,重點發展智慧城市、印刷電子、研發服務、孵化服務、科技仲介服務及高端商貿、總部經濟等産業,打造成區域高端總部經濟和現代國際化“城市客廳”。“四驅動”即以高端智慧裝備産業基地、新材料産業基地、光伏産業基地、生命健康産業基地為承載的科技創新製造區,重點發展智慧航空製造、智慧動力裝備、新能源車輛及核心零部件産業,碳纖維材料、玻璃纖維材料、連續性熱塑新型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和超硬材料,光伏新能源産業,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設備、現代中藥及保健品、健康服務業等。

  要解答好創新平臺構建這道辨析題,全力以赴建設一批優質創新載體。在成功引進了浙大工研院、中科院遺傳資源研發中心(南方)、清華大學兩岸發展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的基礎上,全區要進一步拓展孵化器、加速器的空間和功能,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構建涵蓋技術交易、智慧財産權服務、大型儀器公用、投融資等環節的創業服務生態體系,打通創新成果到現實生産力的快速通道,更好地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要解答好創新人才引育這道選擇題,全力以赴吸引一批頂尖高端人才。下一步全區要以深化“人才+産業”、“技術+市場”的引才模式,提高人才引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匹配度。大力引進培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的創新型科技人才、一批依靠核心技術自主創業的科技企業家、一批技能精湛掌握絕活的高技能人才,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要解答好科技金融對接這道連線題,全力以赴集聚一批科技金融項目。大力推動科技與金融的相互對接,加快發展科技支行、科技擔保、科技保險,引導鼓勵企業直接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完善覆蓋種子期、成長期、擴展期、成熟期的科技金融體系,拓展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功能,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通過階段參股、跟進投資、風險補償等方式,助推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省級科技金融合作示範區。

  作為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常州方陣的主打板塊,高新區新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令人振奮。

  到2017年,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主要科技指標達到世界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先進水準,基本建成與現代産業體系高效融合、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創新價值高效體現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在高端裝備、光伏新能源、創意設計、通用航空、印刷電子等領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關鍵核心技術,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每萬人發明專利密度超過30件;集聚一批高層次人才; 覆蓋創新鏈全過程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基本形成,全區創業投資規模達到40億元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産業集群基本形成。産業結構繼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取得突破,形成光伏、創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産業集群。到2020年,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22萬元,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3.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2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