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建德:新安江畔美麗江城

  • 發佈時間:2016-04-06 00:29: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是一座積澱了深厚歷史文化的千年古城,融合了古老的徽州文化,寫下了千年嚴州府的繁榮歷史;如今,她又以山水休閒城市而被人們熟知,一泓碧波盪漾的新安江水,為她的美麗增添了無盡內涵,造就了“美麗江城”建德市。

  浙江歷史源頭無可爭辯

  建德,地處浙江西部,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位於千島湖-黃山這條黃金旅遊線的中段,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44個重點風景旅遊名勝區之一。建德的地貌可以用“八山一水一分田”來形容,山嶺屬天目山、千里崗和龍門山系,千米以上主峰有12座,新安江、富春江、蘭江、千島湖,如一條條蜿蜒的碧羅帶,將建德裝扮得如詩如畫,使建德擁有了“山川毓秀,人傑地靈”的美譽。

  建德古為越地,置縣于三國吳黃武四年(225),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李白、孟浩然、范仲淹、陸游(祖孫三代)等人都曾在此為官或遊歷。建德是由原來建德縣和壽昌縣合併而來,曾經壽昌縣和建德縣都隸屬於嚴州府。嚴州文化融合了徽文化和吳越文化,九姓漁民民俗文化、新葉古民居農耕文化等是嚴州文化獨特的亮點。

  19世紀70年代,中國第十四地質大隊在建德市李家鎮新橋村烏龜洞發現了一枚距今已有10萬年曆史的古人類牙齒化石,考古學上把這裡的古人類命名為“建德人”。“建德人”的發現,是浙江省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原始人遺跡,揭開了浙江省境內發現古人類化石的序幕,為研究建德境內乃至新安江流域的遠古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更為重要的是,“建德人”的發現,為浙江的史前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為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跨湖橋文化乃至反山文化找到了歷史的先導,從而成為無可爭辯的浙江歷史源頭。

  半朵梅花城故事説不盡

  1992年,建德撤縣置市。全市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總面積2364平方公里,人口51.02萬,梅城屬於其中一鎮。

  “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嚴州半朵。”這是嚴州人最為自豪的一句口頭禪。“梅花”是指梅花形的城垛,只有京城城墻的城垛才能做成梅花形,嚴州古城也因此被稱為半朵梅花城,這也是梅城的由來。

  梅城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古城,地處錢塘江流域的中段,上距安徽省古徽州300里,下距浙江省會杭州城300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古城北枕巍巍烏龍山,南臨浩渺三江口,東出富春江小三峽,歷史上曾是古睦州府、嚴州府、建德縣治所在地。

  早在三國吳黃武四年(225)之前,梅城只不過是江南地區臨江的一個普通漁村,由於地處三江口,人口可能相對集中一些。到了三國吳黃武四年,孫權把梅城從揚州郡析出,成立一個縣,歸睦州管轄,並將他的愛將孫韶封為建德侯,寓意為“建功立德”,由此縣名也叫建德,並一直沿用至今。到唐朝初年,陳碩真佔領梅城,成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

  杜牧詩中的“越嶂遠分丁字水,臘梅遲見二月花”,孟浩然描摹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寫的是梅城景色。謝靈運、李白等大詩人也為嚴陵山水增添過不少光彩。而作為江南傳統文化重鎮,《水滸傳》、《聊齋》、《金瓶梅》、《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等歷史名著都與梅城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時至今日,坐擁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和豐富的文化遺存,古嚴州梅城的魅力仍歷久彌新。

  豐腴的梅城,自古以來,養育了眾多的歷史名人。有戰功卓著的孫韶,有忠言直諫的江公望,有詩畫清新的王繹,有藝術高超的方叔和熱心教育的方調卿,還有當代著名的文藝評論家、戲曲專家、紅學專家戴不凡先生。

  梅城城北有一座烏龍山,東西綿亙60里,是北岸臨江第一高山。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古城風光盡收眼底,令人有“江水細如繩,故城小于掌”的感覺。千年古剎玉泉寺就在烏龍山南麓。

  壽昌鎮是一個古老集鎮。三國吳分富春置新昌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壽昌縣,壽昌之名始此。唐至德年間(756年~758年)壽昌縣治從白艾裏遷萬松鎮。此後,這裡一直為壽昌縣治,至1958年併入建德縣時止。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厚的民俗,壽昌有“二月十”、新葉有“三月三”、李村有“二月二”,這些民俗都蘊含著豐富的民間信仰和民間表演等元素,保留了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地大慈岩鎮新葉古村,是一個有8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村,村裏至今完好地保存著16座古祠堂、古大廳、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築,是中國農耕文化的活化石。

  經過30年的發展,建德已形成以市政府所在地新安江城為中心的東、南、西“一城三線”的旅遊格局。東線以富春江七里揚帆景區稱美,有“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的風景特色,是一條山水風光旅遊線,主要景點有:南高峰、青柯園、玉泉寺、開元寺、子胥渡、江南村、葫蘆瀑布、騎龍峽等;南線是自然生態風光與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旅遊線路,主要景點有:大慈岩、靈棲勝境、新安江溫泉、新葉古村、綠荷塘楠木林、十里荷花等名寺、名洞、名泉、名村、名園;西線是自然山水與紅色旅遊、工業旅遊融為一體的觀瞻旅遊線路,主要景點有:新安江水電站、好運島、情人谷等。

  悠悠建德,就像一本擱置已久的古樸的書,只要你輕輕撣去她身上的積塵,掀開其中任何一頁,都能讀到優美的文字,揀拾起古人失落的夢。站在每個屋檐下,都有説不盡的故事。

  山川毓秀自古就宜居

  一座城市因為一個溫度而變得萬種風情、百媚叢生。這個城市就是建德,這個溫度就是17度。

  1957年4月,新中國成立後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力發電站——新安江水電站在建德新安江街道(原新安江鎮以西6公里的桐官峽谷中)落成,一江碧水逶迤東去,大壩隔出的高峽平湖和大壩攔起的100多米水深,宛如一個巨大的天然空調,造就了迷人的景色和宜人的小氣候。(下轉第六版)

  建德賦

  □李新富

  浩浩嚴州,千年古郡。悠悠建德,源遠流長。浙西之隅,錢江之源。東接浦江,西毗衢州;南瀕蘭溪、龍遊,北鄰桐廬、淳安。屬睦州府治之地,居嚴郡六縣之首。商賈會集之所,兵家必爭之地。渺渺煙波、往事千年重浮現;粼粼碧濤、古城舊貌展新顏。葉落知秋,見微知著。感興替之遷,嘆物象之變。

  史悠建德,汗青昭彰:天地洪荒、僅存建德人牙;五萬春秋、卻成浙祖啟肇。秦為越地,郡屬會稽;官採礦石,冶銅鑄錢。漢相買臣、風流傳後世;負薪苦讀、崛起于陌野。嚴陵垂釣煙波間,贏得清名萬古傳。吳有孫韶,建功立德。誥封建德侯,邑名自此始。隋唐紛亂置睦州,有陳碩真自號文佳帝;宋金沉浮更嚴州,緣方臘舉義旗亂江南。元稱建德路,轄領壽昌、建德二邑;明清設郡府,統攬桐分、淳遂六縣。故雲:“錦繡嚴州,浙江源頭。奇山異水,造化毓秀。”

  人文建德,底蘊豐厚:山水畫卷,詩詞長廊。文人騷客,陶醉於山水之間;富賈官宦,流連于風月之中。高僧名道,修煉于雲深之處,蓮宗五祖,超然於時空之外。金聲玉振,俊彩星馳,華章璀璨昭百世;鄉賢彥俊,名譽古今,錦文珠璣耀神州。山水鼻祖遺蹤跡,任筆沈詩描芳容。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劉長卿江中對月吟。李白舉杯向天笑,張繼釣石俯春流。杜牧中酒落花前,許渾曾向此中游。故曰:人傑而地靈,韶華著風流。

  魅力建德、天下獨絕:九天獨厚,錦山繡水畫中景;三江聚匯,天設地造鐘神秀。上溯千島湖,下貫富春江。望其山則鬱鬱蔥蔥、雲山蒼蒼,峰巒疊秀;見其水則浩浩蕩蕩、碧水悠悠,舸帆爭流。境內景色旖旎、氣象萬千。集山水、溶洞、瀑布于一體;融天然、人文、休閒于一身。新葉民居、堪稱明清建築標本;仁士卓識、精心保存文化遺産。十里荷花、遍野蓮葉無窮碧;九姓漁民、獨特婚禮耳目新。雙塔映三江,見證百載風雲變幻;梅花綻古城,經歷韆鞦滄海桑田。故曰:蘇軾不來應有恨,杜牧重遊當須驚。

  活力建德,飛龍在天:而今東風駘蕩,河山重光。工業強市、環境立市、商貿活市、科學發展。民營經濟,嶄露頭角。百業俱興,再鑄輝煌。園林城市,彰顯宜居環境;國衛城市,享受品質生活。故雲:情趣高雅,社會和諧怡自得;活力四射,百姓安康樂開懷!

  讚曰:政通人和萬事興,安居樂業聚民心。撫今追昔,極目騁懷,藉歷史文化之底蘊,假錦山秀水之勝景,秉科學發展之真諦,承高新科技之矯翼;大鵬扶搖舞九天,一展鴻圖創未來!

  (本文有刪節)

  本期稿件除署名外,均由建德市委宣傳部鄭勇軍、徐斐采寫供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