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穩定經濟預期和股市預期靠什麼?

  • 發佈時間:2016-04-05 09:07:3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聯合發佈,3月份製造業PMI為50.2%,比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打消人們的過度擔憂,是穩定經濟預期和股市預期的重要支點。

  筆者認為,對於構建“穩健預期”來説,統計數據與科學邏輯具有同等重要性,兩者都不可忽視。一般來説,查看統計數據相對容易一些,但獲得和運用科學邏輯相對難一些。對於我們這個轉型大國而言,尤其需要構建強大的理論體系,累積和塑造強大的邏輯力量。

  為此,一是要認真辨析我國目前的經濟處境,形成自強的邏輯力量。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低迷,這是個基本事實。在此情況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但同時,中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和必要的國際擔當,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當前,所有提振經濟的舉措都要既考慮眼前,也要兼顧長遠。

  一方面,我們要在傳統動能上保持穩的態勢,即保持投資拉動的力度,促進傳統産業的有效增長;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啟動和放大新的動能。近期,製造業生産和市場有所回暖,重回擴張狀態,這與前期採取的穩增長措施有關,也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回升有關。我們既要推進結構調整,促使製造業繼續向中高端邁進,也要保持固定資産投資的力度,穩定房地産等消費需求。“穩”和“改”要同時進行。

  客觀上,美國以及歐元區製造業PMI指數也出現明顯上升,這對中國製造業PMI有一定帶動作用。從發達經濟體來説,其穩定增長的意義同樣不可低估。

  鋻於我國前期積聚的穩增長積極因素開始發力,新的政策措施又在注入新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好不斷釋放,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可以保持企穩向好的態勢。通過去産能、去杠桿、去庫存和降成本、補短板,我國經濟結構將更優化,長效增長機制將形成,發展前景將海闊天空。

  二是要深入研究“發達國家”的成長路徑,汲取世界格局改變的邏輯力量。

  自19世紀以後特別是二戰之後直至20世紀末,西方發達國家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發展中國家為了追趕,把效倣發達國家作為“必修課”。表面看是一窩蜂的簡單效倣,但凡是收穫了積極轉型成果的國家,其實都是選對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對外借鑒與自身體系完善的統一,不是簡單效倣。

  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壯大的過程中,部分發達國家喪失了其傳統的財富創造機制,開始轉入“危機時態”。

  細究起來,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主要是憑藉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七國集團最初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7個工業化國家的經濟聯盟。工業生産及其背後的科技實力,既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財富源泉,也是其維持全面優勢和霸權統治的基礎。近二三十年,西方優勢地位逐漸喪失,霸權有所衰落,主要原因恰是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斷把産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內部實體經濟空心化。其股市、債市表面風光,但基礎已不牢。

  由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系處於全球的相對弱勢,不得不在實體經濟領域加緊追趕;而全球範圍的産業轉移給了部分發展中國家翻身的機會。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興起也得益於此。正是由於全球經濟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二十國集團機制的影響力已經超越舊的七國集團或八國集團機制。

  在新一輪産業升級大潮中,中國要依託製造業産業鏈齊全的優勢,將資訊化與新型工業化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中國製造”。同時,還要穩妥推進城市化進程,創造和不斷升級中國風範的財富創造機制,累積和形成全球引領能力。

  三是要堅持走“以我為主”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之路,彰顯平衡發展的邏輯力量。

  全球化不是“免費的午餐”,國際合作總是要在國家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之間尋找平衡。堅持“以我為主”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之路,就是要統籌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優勢,獲得較佳的發展成果。簡單複製他國發展道路,簡單照搬既有的發展理論,就不能很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以實體經濟和金融的互動關係來看,我國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差強人意,但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源,並不是我國金融已經“虛擬化”了,而是我國金融機制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這與個別發達國家的“金融虛擬病”不是一回事。

  我們要堅持走健全法治、依法治市的道路,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特別是直接融資市場。要通過發行股票、債轉股等方式,壯大股權市場,降低銀行債權的比例。要防止“金融虛擬病”,但更要發展壯大金融市場。

  3月31日,我國財政部就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問題發表了公開談話指出,“穆迪、標普將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我國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結構性改革取得的進展,評級公司還需要深入了解和全面評估”。這個回應並非粉飾太平,而是堅守定力,堅持實事求是原則。

  我國經濟的確面臨一些難題,但這些難題是前進中的問題,是可以通過努力解決的問題。長期附著于發達經濟體,頗具優越感的“穆迪、標普們”,不可能完全讀懂中國經濟這盤棋,這也不是什麼奇怪事。我們能做的,就是闡明情況,並且繼續做好自己的事。知己知彼,兼收並蓄,堅守自己,創新理論,就可以穩定公眾的經濟預期和股市預期,就可以盡最大可能凝聚各方力量,不斷創造新的中國奇跡!(董少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