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消費者找缺口”思維值得學習
- 發佈時間:2016-04-05 06:29:45 來源:南京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借鑒一:中小企業免費享受“工業4.0”基礎平臺
本報訊(記者 毛慶 通訊員 孔潔 實習生 田在為) “中國製造2025”如何借鑒先行一步的德國“工業4.0”?近日,在由省科協等單位主辦的“科技前沿大師談”活動上,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孟立秋深度解析“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在她看來,德國“跟著消費者找産品缺口”等做法,值得“中國製造2025”學習。
“德國提出‘工業4.0’前,世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帶來了工人工廠、流水線作業和自動化,給世界帶來了巨大變化。批量生産大大降低了生産成本,但遺憾的是,機器越來越像人一樣智慧,丟掉了個性化。”孟立秋説,德國提出的“工業4.0”,又叫智慧工廠,既希望通過批量生産帶來低成本,又要求産品的個性化。兩者看起來矛盾,可是德國人找到了解決方法。比如,一個機器有300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每個部分有不同的式樣和顏色,通過無窮多個性化的組合,生産出來的産品就比較個性。
如果把德國“工業4.0”看成一棵樹,它有三個組成部分:樹榦、樹葉和土壤。其中,可以使樹生長的土壤尤為重要。孟立秋説,在德國,這個土壤主要由德國政府、企業和研究單位三方聯手提供,包括研究型大學以及大型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共建數字基礎設施和標準。在德國,近400萬家企業99.6%是中小企業,他們可以通過共用這些數字基礎設施和標準,降低生産成本。
借鑒二:跟著創新型消費者找缺口
“德國製造”向來被人稱道。
孟立秋認為,“中國製造2025”應學習德國人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及掌控價值鏈的主動權。如今,德國製造相當於一個品質品牌,雖然有許多零部件在中國生産,但主要零件及零件的介面還是由德國把關,價值鏈的主動權依然在德國手裏。同樣一批零件,交由中國組裝和德國組裝,品質會完全不同。德國人嚴謹的態度使他們要求排除一切出錯的可能性。在德國99.6%的中小企業當中,95%是家庭型企業,他們很看中百年老字號的口碑,有固定的客源,有持久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品牌意識使他們做到保質保量。
此外,還要學習他們的生産性消費思維,即跟蹤消費者的行為和資訊。比如,消費者中,大約有6%左右是極具創新力的,他們在使用産品的過程中會産生新的想法。德國企業會跟蹤這些新想法,將其納入新産品生産中。比如,一家公司生産皮划艇,他發現有一群消費者喜歡高風險地的漂流,漂流過程中發現了産品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作為製造者,就把消費者的想法納入到新産品的研發和生産中。
借鑒三:多關注邊緣領域創新
孟立秋列舉了一組對比數據,德國中小企業的創新含量是57%,而歐盟其他國家的平均創新含量是38.4%,德國遙遙領先。德國人強調原創價值,認為只有原創才可能站在創新的風口浪尖上。此外,德國還特別強調團隊合作,創新機制與團隊合作相輔相成。
孟立秋建議,中國製造可以學習德國,不需要總是強調關鍵領域、核心領域,多關注邊緣領域,想想缺口,想想如何創新,用“工匠精神”靜下心來,多一些思考。在德國有許多“創業型大學”,主要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比如企業如何在資訊缺失的情形下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規避風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