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藝術或不再是人類專屬

  • 發佈時間:2016-04-03 01:29:3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人與機器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越來越難以找到使人類獨一無二的特徵。機器人能夠進行各種體力勞動,可以表達情感,還可以學習,那麼,人類還有何獨特之處?

  有些人可能認為,答案是靈魂的存在,不過這個説法嚴格來説已經屬於哲學範疇,而且不能通過經驗來證實。憤世嫉俗者則可能會説,人類是唯一會專門製造和使用武器來傷害他者的生物,但這的確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理由。另有一些人則認為,人類的不同凡響之處在於,人類擁有神奇的藝術創造力,從傳世名畫《蒙娜麗莎》到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泰姬陵等等,人類在畫布、石頭、聲音和文字中注入美和想像的能力無與倫比。

  但果真如此嗎?美國《新聞週刊》旗下“每日野獸”(thedailybeast.com)近日報道稱,現在,人工智慧已洶湧來襲,接下來可能要搶奪一些藝術家的飯碗。

  機器人樂隊

  首先是音樂領域,機器人貌似很喜歡搖滾。

  例如,美國藝術家馬特·赫克特從1978年以來一直從事行為和聲音藝術的研究。他1989年創造的《機械聲音交響樂》是由一組電腦控制的“機械樂器”組成,這些“樂器”由電腦控制,發出金屬摩擦、轉動等規律重復的聲音。

  義大利聲音藝術家朱塞佩·阿奇托則設計了一群手指大小的迷你樂高機器人,並將它們組成一支樂隊,這支樂隊可以演奏各種各樣的樂器。樂隊裏的每位成員都是帶有橡皮筋和滑輪的樂高生化戰士形象,機器人的手臂通過一個控制器連接一台iPad,iPad運作一種步進音序器應用軟體。阿奇托還為這些機器人配備了一系列合成樂器和鼓,通過這些設備,這支樂高機器人樂隊可以彈奏一些預設的歌曲,或是通過應用程式人為設置的音樂,實現現場實時演奏,這真是一個科技賦予人類巨大創造力的樂隊。

  而亞力克斯·阿爾蒙特的“過家家(Play House)”則是一組由樂高、杠桿和齒輪組合在一起的自動化樂高玩具系列,能夠演奏室內電子音樂。阿爾蒙特將這個新玩意兒稱為“産生音樂的紡織機”,這個動態雕塑結合有序的節奏以及産生聲音的杠桿機制,可以創造出多層音效,讓人仿佛置身於音樂會的現場。

  如果覺得樂高太小,不入你法眼,那切克·馬可姆特裏的機器人管弦樂隊和藝術裝置“機器人教堂”(Robotic Church)或許會讓你心悅誠服。

  “機器人教堂”裏的人形機器人本身就是藝術作品,是由金屬、焊接金屬、電線和樂器組合而成的雕塑作品。這些機器人會撥弄琴弦、敲擊樂鼓或翩翩起舞。在表演過程中,馬可姆特裏指揮由電纜和軟管提供動力的機器人,看起來有點像百老彙著名的“跺腳”(STOMP)超人氣打擊樂團在表演,只不過主角換成了機器人。

  機器人寫稿

  機器人不僅能自由地徜徉在音樂女神的懷抱中,它們投筆從文,撰寫新聞報道。自動寫作技術公司“敘事科學”(Narrative Science)等公司研製出了將數據轉化成故事的演算法。這些演算法的優點是速度,可以在比賽結束前就概括好一場球賽。

  2014年3月17日,美國加州發生4.7級地震,然而,第一個發佈消息的既非本地媒體,也非通訊社,而是一個名叫“Quakebot”的機器人。它在接收到美國地質勘探局電腦系統發出的地震數據後,利用《洛杉磯時報》的新聞自動生成系統,迅速將數據輸入事先準備好的新聞模板,僅用3分鐘就寫出了這條消息。整個過程唯一需要人類記者做的,就是認真看一遍機器人寫的稿子,並點擊“發佈”。

  除此之外,美聯社、雅虎、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傳輸和寬頻通信公司康卡斯特和好事達保險公司等行業巨頭都在使用自動寫作軟體公司“自動見解”(Automated Insights)開發的平臺,這一平臺能以2000篇文章/秒的速度將財務數據轉化為新聞報道(每500個字的成本約在10美元)。

  毋庸置疑,這些故事都是數據驅動的,缺乏文學色彩,所以,現在深度報道和分析領域還是人類記者的天下。不過,“敘事科學”公司預測,由程式寫出來的作品,終有一天會獲得普利策獎;電腦也有望在大約15年內控制90%的新聞。

  你可能認為上面這些例子都不能真正算得上是機器人創造的藝術。因為,人類寫出所有程式;人類控制著機器音樂家;機器人並沒有展示出藝術性,因為藝術實際上並非來自它們,真的如此嗎?或許不是。

  機器人繪畫

  比如,法國藝術家兼科學家帕特裏克·特瑞塞特在2014年研發了一款名為“Paul-IX”的機器人,它可以自主創作,可手繪還可素描。這位發明家表示:“我開發的系統旨在表現我自己的一部分想法,或者更準確地説是研製出一種可以表達出我的藝術想法的系統,一個會畫畫的系統。”特瑞塞特希望借此證明機器人可以自主創造藝術,也許偉大的藝術家既可以生出來也可以造出來。

  迪士尼公司則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研發了名為Beachbot的機器人,它有13個獨立“掃把”,還有無線傳輸、慣性測量和鐳射掃描等功能,通過標桿定位,採取鐳射測距進行繪畫,將一幅畫輸入Beachbot之後,它就可以在沙灘上複製出巨大的圖畫。

  谷歌的“深夢生成器”(Deep Dream Generator)人工智慧程式則使用神經網路和先前觀察到的數以百萬計圖像來創造藝術。用戶可以上傳照片,供它把玩,直到它看到似曾相似的事物。此過程類似于我們從雲數據中搜尋與大象或侏儒相似的形狀。這不只是藝術,是夢幻般的藝術。

  今年3月1日,谷歌在舊金山舉行了一場畫展和拍賣會,展示這一技術在人類指導下創作的畫作,並稱之為“人工智慧畫展”。這次畫展一共展出了29副繪畫作品,均是基於谷歌的此項圖像識別技術,數十位工程師和藝術家們加入了各種形狀,電腦通過演算法將這些形狀與名畫或照片融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新的美術作品,這些美術作品在拍賣會上賣出近10萬美元。

  谷歌除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直接“生成”圖畫,在機器人作畫上也進行了不少投入。就在不久之前閉幕的2016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谷歌就展示了一個畫畫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與Nexus 6P配合,包括一塊特殊的電路板、兩根細線和一支筆、基於手機裏面存儲的照片進行創作,可在5分鐘內創作一副肖像畫。

  雖然看起來人類似乎要對抗機器人從而取得藝術的掌控權,但或許更好的辦法是讓人與人工智慧技術攜手合作,各自發揮出創造力。正如俗話所説的,如果不能打擊敵人,就索性加入他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