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位農資老人心中的“綠色春天”

  • 發佈時間:2016-03-31 02:31: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國龍文/圖

  3月27日,記者來到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的沈北種子農資批發市場,各式各樣賣農藥、化肥、種子的門店一個挨著一個,有一家名為“綠色春天科技農資中心”的店面,店面普普通通,甚至與周圍的店面比還顯得有些狹小簡陋。

  但是,這門市店是徐江一直以來堅守“綠色”理念的濃縮。

  徐江曾經是一名老師,現在還是一名老師,以退休為分界線,之前講的是“航太課”,之後教的是“農技課”。專注于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按不同作物推出綠色套餐栽培技術,已近耄耋之年,還依然奔走在農民的大棚裏推廣技術,依然守候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綠色春天”的到來,依然在鑽研農民實用的有機綠色農産品種植技術。

  用了藥肥套餐,打藥少多了

  “徐老師,是俺貴人吶,今年要是凈收入超過10萬,多出來的都請徐老師吃飯,哈哈。”遼寧省瀋陽市遼中縣余家房鎮大萬村蔬菜種植大戶蘭麗麗邊忙著收大頭菜邊説。“徐老師”就是徐江,農民都這樣稱呼他,而在結識徐江之前,蘭麗麗種大棚並不順心。

  2012年,31歲的蘭麗麗既要在家照顧孩子還要掙錢家用,於是就在村子裏搞起了大棚種植。但沒經驗、連年賠基本讓她喪失了種植信心,一度把絕大多數的大棚都承包給了別人,她自己只留了兩個。去年初,蔬菜行情不好,承包戶們連招呼都沒打就紛紛離開了。無奈之下,她只好把所有大棚又都種了起來。

  去年4月份,一場低溫,蘭麗麗大棚裏的葡萄得了灰霉病,四處求“醫”。正好趕上了綠色春天科技農資的業務人員到村裏做推廣,業務人員讓她直接找徐江。經過診治,蘭麗麗的大棚避免了損失。

  記者看到她大棚裏種植的葡萄、番茄、豆角都翠綠整齊。她説:“種大棚最費事的就是打藥,去年有了病害,基本每天都要背著藥筒下地,有時一天打兩次。今年按照徐老師的套餐,每7~10天打一次,預防為主,可省事啦!”

  “預防為主,重在堅持。用藥的次數少了,用藥量也就比原來少很多。生物農藥雖然價格稍貴,但用的少。這樣算下來,農民還是省的,關鍵是效果還好。”徐江説,以“綠色“理念引領,源於大眾對綠色、有機等農産品的需求。這些年徐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物肥和生物藥的配方套餐系統,採用經銷商網路、直接輔導種植農戶等方式,不斷地實踐推廣。

  講得了航太,也教得了農技

  1998年,馬上要從瀋陽航空航太大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休,徐江患上了氣管炎。在求醫過程中,了解到了“殼聚糖”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自己試了有效,但徐江卻考慮起了另一件事,“這東西對人的病有效果,對植物也應該有效果啊。”

  就是這個樸素的念頭,讓他在近二十年裏,從退休之前的“培養航太人才的老師”轉變成了“服務農民的技術員”。

  1999年,在“殼聚糖”的研討會議上,徐江結識了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王士奎研究員。當時,王士奎正在研究“殼聚糖”在農業中的應用,並有了一些成果。徐江就把成果帶回瀋陽,去農村推廣,農民用了有效果。從此,徐江走上了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的推廣。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生物肥藥,魚龍混雜,很難去認證,效果也不太好説,徐老師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篩選。”採用徐江生物肥藥套餐的瀋陽六合生態園技術顧問吳建麗説。雖然年齡越來越大,但徐江並沒有停歇,他到全國各地農資産品展覽會上趕會,不看別的,只盯住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

  正是這種堅持,徐江針對葡萄、黃瓜、草莓、豆角、葉菜等不同作物,每年都會制定作物全程應用生物藥肥(套餐)技術。在採訪中,記者看到,套食具體到每個栽培管理環節的用藥用肥種類、數量和次數,並詳細計算用藥價格。農民和經銷商只要一張技術紙在手,一季種植和指導都不愁。蘭麗麗説:“這技術紙就是徐老師開的藥方,我就像個‘傻瓜’按方用藥就可以!”

  “有機、綠色”“高産”可以兼得嗎

  3月27日上午,一輛輛旅行團的大巴車把遊客拉進了瀋陽郊區的六合生態園。遊客們走進大棚,採摘品嘗草莓。六合生態園運營一年多來,已經初具規模,而且草莓的品質也得到了認可。在剛結束不久的第十一屆中國(遼寧·遼陽)草莓文化旅遊節暨中國草莓擂臺賽活動中,六合生態園種出的草莓被評為了金獎。

  這些草莓採用的是徐江推出的《草莓栽培全程使用生物肥藥(套餐)的技術(2015-2016)年版》。而對於吳建麗來説,選擇徐江的這套技術,是因為生態園要朝著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的方向發展。

  吳建麗説:“認證中最重視的是土壤中的各項檢測指標,而對於藥肥等中間投入品主要是看生態園的農資進貨賬目。在很大程度上,到底用了什麼藥和肥,最主要的還是看生態園的自主規範能力。我們真正想做有機農業,徐老師的這套技術正好切合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有機或綠色食品。但也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有人把食品健康問題歸因于農藥和化肥。記者在採訪中時常會聽到“我們的蔬菜都是不打農藥、不用化肥的”,還會有“不用化肥,僅用有機肥産量會低很多,病蟲害也很厲害”等等觀點,甚至“有機”、“綠色”成為了一些商家的行銷噱頭。“綠色”産業從人們的認識到行業的自律與監管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破解。

  大眾對農藥和化肥的妖魔化,並不是農藥和化肥不好,而是施用嚴重過量的問題,合理按量按規律施用完全可以産出安全的食品。

  而徐江在探索另外一條道路,這是一條綠色投入的道路。正像他農資中心“綠色春天”的名字一樣,他始終堅持“綠色”的理念,遍尋天下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通過不停地探索,組配既能確保産量、防控病害,還能符合有機綠色食品生産標準的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

  採訪中,徐江多次重復:“我今年77周歲啦,再有幾年就幹不動了。”老人期許著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的“綠色春天”終將到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