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暫不“待見”股市金融期貨 散戶轉炒A50與美國原油
- 發佈時間:2016-03-30 09:00:3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廣州日報記者井楠
過去的3~4個月時間,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了4年中最為犀利的一波反彈行情,眾多國內機構、企業和個人投資者積極參與了本輪短線炒賣;隨著一週內多類大宗商品價格的衝高回落,部分投資者已經獲利了結。
獲利之後,資金何去何從?部分人仍在糾結。中國香港的期貨市場成為部分人的最新選擇,新加坡A50股指期貨、美國原油期貨(現貨)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不過,業內人士提示,境外投資品風險大,散戶不可掉以輕心。
“我2月抄底了原油T+D,35萬元資金目前變成了差不多50萬元,剛剛獲利了結。”廣州荔灣區大宗期貨投資者劉先生如是向廣州日報記者談起了自己近日的理財糾結心理:“不過,現在問題又來了,50萬元再投什麼好?股市別提了,我現在還有近100萬元被套在裏頭,股指期貨被限倉不讓炒了。買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太低又沒樂趣,哪有炒油炒白銀來得爽快。”
獲利了結資金暫不“待見”股市、金融期貨
廣州日報記者調查本地市場後發現:2~3月的大宗商品市場反彈,確實使得部分機構、散戶投資者獲利頗豐。數量眾多的機構、個人投資者見好就收,選擇獲利了結。
然而,獲利了結之後,還能炒賣什麼産品呢?劉先生炒賣大宗商品的50萬元資金去年源自股市,目前重回股市卻並不穩妥,劉先生告訴廣州日報記者:“股市目前處在低位振蕩狀態,回暖氣息不算濃厚,我們散戶做短線投資,要注重機會成本。”
重投金融期貨産品也不可行。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由於股指期貨成了去年股市大波動的導火索,至今為止,監管層並沒有放鬆對其的限制;廣東省絕大多數期貨經紀平臺的股指期貨産品,依然處在半癱瘓的狀態中,乏人問津。而大宗商品投資者們一般只有200萬元以下的投資資金,高位追投房市、電商産品,顯然也並不現實。
權衡之下,很多散戶選擇了通過境內的期貨投資平臺轉炒境外市場的期貨産品。
部分投資者轉戰境外投資産品
廣州日報調查了轉戰香港市場的廣東投資者,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原來炒賣大宗商品的期貨公司開戶辦理境外投資手續,繼而在其香港分公司或合作企業開始炒賣各類境外投資産品。目前,廣州、深圳兩地,開辦類似業務的期貨經紀平臺越來越多,都將該類業務作為彌補2015年股指期貨交易受限後的重要增收來源。
中國國際期貨(廣州)的全泉經理告訴廣州日報記者,目前通過該公司在香港繼續炒賣到大宗商品(或金融期貨)的門檻非常低,只要1萬美元或8萬元港元開戶。
提示:
到香港投資期貨三步驟
1.自行換匯打入自己的香港銀行卡內。
2.攜帶個人身份證、港澳通行證(或護照)、香港銀行卡,到期貨公司找開戶專員簽訂三方存管合同。
3.開戶專員聯繫到中國香港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開通香港投資賬戶與作業系統,通知投資者開始炒賣。
A50交易暴增數倍 原油最受散戶青睞
在中國香港平臺交易的並非只有香港交易所的産品,而是全世界的各類産品均有。據深圳兩家大型期貨經紀公司介紹,目前比較活躍的投資産品有新加坡交易所的A50股指期貨、港股恒生指數期貨、美元指數期貨、美國原油現貨/期貨産品、美國紐約市場黃金期貨産品。
新加坡A50産品是過去8個月業務中交易增長量最大的産品,主要是因為內地股指期貨市場交易量暴跌,資金大量流出。客戶以機構專業投資者與高凈值散戶為主,不願意參與不夠熟悉的大宗商品期貨投資,A50於是成了這部分投資者的最好選擇。從A50走勢來看,8個月中短線暴漲次數高達17次,內地投資者功不可沒。而深圳一家期貨經紀公司介紹,半年時間裏,他們香港平臺的A50業務的交易量已經暴增了7~8倍,成了最新的業務增長點。
近1個月時間裏,最受青睞的是原油産品。中國國際期貨(廣州)近三周新開戶的投資者們,絕大多數都是衝著美國原油來的。據了解,個人投資者的炒油資金不容小覷,10萬~30萬美元投資額的佔據主流,也不乏50萬、100萬美元的“大散戶”,名副其實的高凈值客戶。
境外市場風險更大
投資者李先生剛剛開通了中國香港投資賬戶,計劃投入10萬美元在香港炒賣原油,他認為:“內地原油的投資品种太少,沒有什麼絕對意義上的現貨産品,持倉成本高,報價又與國際市場有差異。要想最大限度地抓住近期油價暴漲暴跌的機會,就要直接投資美油。”
對比境內的期貨産品,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的理財師楊盛學認為:境外投資産品的優勢在於品種多、操作靈活、報價與國際接軌。但境外投資産品的操作風險遠遠勝過境內投資産品,比如部分期貨産品沒有漲跌停板的限制,甚至可以做上百倍的杠桿操作。為此,不建議散戶在懵懂無知的狀態下盲目介入境外産品。如果散戶僅僅是為了尋找資金出路,不如暫時保持觀望態度,學習之後再做判斷。資金可以暫時購買貨幣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