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北潛江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

  • 發佈時間:2016-03-29 09:35:5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蝦稻共作模式的成功運作,為趙腦村每人平均增收近萬元,目前該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68萬元,承包一個標準化的蝦稻池年收入可達10萬元。由此,趙腦村從2013年前的典型貧困村,發展到2014年逐步脫貧,到2015年走上致富的道路

  湖北潛江的小龍蝦産業名揚天下,深受廣大吃貨消費者喜愛。記者近日獲悉,2015年10月以來,潛江市工商聯按照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統一安排部署,積極行動,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組深入結對貧困村——漁洋鎮毛橋村,因地制宜,推廣蝦稻共作模式精準扶貧,成效明顯。

  據了解,2015年潛江市工商聯扶貧工作組深入毛橋村,對全村4個村民小組,238家農戶進行了全覆蓋摸排,建檔立卡貧困戶102戶,人口312人,耕地面積2960畝,勞力750人,每人平均純收入低於全鎮平均水準,是全市51個重點貧困村之一。

  針對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較為落後、地勢低窪、水利基本建設薄弱、抗自然災害能力低、土地利用率低等特點,在廣泛徵求村民意見和建議後,工作組與村委一班人敲定了整村推進蝦稻共作的扶貧項目,力爭在2016年使毛橋村摘掉貧困的帽子,完成脫貧任務。

  此前,潛江市工商聯邀請龍頭企業華山水産公司董事長漆雕良仁到村視察,組織村班子成員和部分村民代表分兩批赴熊口鎮趙腦村學習蝦稻共作模式。

  華山公司將趙腦村1萬多畝土地全部流轉,進行標準化改造,然後返租倒包給願意養蝦種稻的農戶,全部推廣蝦稻共作。該模式的成功運作,為趙腦村每人平均增收近萬元,目前該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68萬元,承包一個標準化的蝦稻池年收入可達10萬元。由此,趙腦村從2013年前的典型貧困村,發展到2014年逐步脫貧,到2015年走上致富的道路。

  學習參觀趙腦村脫貧致富經驗後,毛橋村民大受鼓舞,絕大多數村民非常認可這種村企共建的互動發家致富模式,非常期待能把毛橋村變成第二個趙腦村。村委會一班人回去後,迅速行動。一是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宣講了華山模式,得到了廣大村民代表的積極響應。二是與村民協商,確定土地流轉的面積。三是擬定合同,與願意流轉土地的農戶簽定合同。這些細緻入微的民意調查,為後期編制全村土地流轉規劃和順利開工打下了良好基礎。潛江市工商聯扶貧工作組也與村委班子一道兒多次向漁洋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彙報爭取支援。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5年12月12日,該村整體連片蝦稻共作項目順利開工。項目規劃流轉土地2550畝,分兩期推進,一期600畝,二期1950畝。按照《潛江龍蝦稻工作任務技術規程》標準進行改造。以30-40畝為一個單元進行稻田基礎設施建設。全部建成後,年産無公害稻穀2000噸,年銷售收入516萬元;年産優質商品蝦470噸,銷售收入1400萬元。102戶貧困戶參與其中每人平均增收在1萬元以上。

  同時,潛江市工商聯與華山水産公司一道兒全力投入,長期駐村進行分步實施,華山水産公司還表示將為該項目投資389.5萬元。稻田改造2550畝,按每畝800元投入,共計204萬元。配套設施投入185.5萬元。其中修建生産用路8公里;疏挖兩縱一橫水渠共計12公里;新建生産用房6間;架設電線1.5萬米;改造南北兩座小型提水泵站,增加容量1倍;安裝光頻殺蟲燈80盞。

  日前,扶貧工作組邀請水産專家到該村為貧困戶現場指導傳授蝦稻共作技術,確保養殖不出差錯,讓養殖戶無後顧之憂。3月20日,首期600畝蝦稻共生池全部投畝。潛江市工商聯還發揮資源優勢,開展“千企幫千村”活動,動員湖北富來地金潤肥業有限公司助力該村春耕生産,為貧困戶捐贈1噸尿素、1噸複合肥。

  後期,潛江市工商聯還將指導貧困戶蝦稻投苗、耕種、播種、施肥等工作,確保下半年養殖戶豐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