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會各界熱議《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

  • 發佈時間:2016-03-29 08: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佘惠敏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印發的《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協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企業界、學術界人士,他們認為,此次科協系統改革不是“零打碎敲”,而是全面系統深入的“刮骨療傷”,改革將進一步密切黨和科技工作者的聯繫,激發創新活力,為決勝“十三五”匯聚智力。

  抓住改革“牛鼻子”

  作為聯繫全國7000多萬科技工作者的群團組織,科協的聯繫作用,主要通過各學會來實現。此次改革中,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的改革,被稱為改革的“牛鼻子”。

  “學會是科協的組織基礎,學會工作是科協的主體工作。”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副部長蘇小軍説,在學會改革方面,主要是完善科協團體會員制度,改革學會領導機構設置,鼓勵學科相近、聯繫密切的學會成立學會聯合體等。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穆榮平教授表示,學會秘書處專業化隊伍的建設,將讓學會更加獨立,走向社會化。“這是很重要的探索方向,有助於讓學會真正成為聯繫科學家、服務科學家的科學家之家”。

  “生命科學跟醫學、農學、藥學都有關係,牽扯到全國範圍的20多個學會,聯合體的成立克服了專業分工偏窄偏細造成的不足。”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秘書長、清華大學教授陳曄光説,現在學科發展交叉融合是趨勢,無論是學術交流,還是向老百姓科普轉基因、幹細胞等熱門話題,又或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等工作,都是單一學會沒法做、而學會聯合體可以做到的事情。

  聚力科技工作者

  對於廣大科技工作者來説,科協系統的改革,將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清華大學電腦係講師崔鵬對此充滿信心。

  本次改革中,科協將把資源更多配置到基層一線,去年開啟的“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崔鵬就是這個項目的受益者。

  “去年,我收到兩個電腦領域權威專家的郵件,問我年齡是否符合‘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推薦要求。”崔鵬説,看到相關介紹後,他很激動,一是方案明確指出該計劃針對“小人物”,二是項目名稱叫“托舉工程”。

  “作為一位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我希望作出更大的成績。”崔鵬笑著對記者説,當前的很多人才計劃都是先讓人才自然生長,到一定階段後再通過競爭遴選,對青年科研人員有計劃、有目的培養方案相對欠缺,“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恰恰彌補了這一空白。

  的確,被托舉的人才可能是千里馬,而推薦他們的學會就是伯樂。學會有一批老科學家,十分關心年輕人才的成長,他們甘為人梯,樂為有潛力的青年人才提供悉心指導。

  科協系統的改革,不僅為了培養青年人才,更重要的是突出科技工作者主體地位,緊密聯繫一線基層科技工作者。《方案》就明確提出要將科協全委會基層一線委員的比例調整目標由現在的58%提高到70%左右,將常委會基層一線委員由現在的56%提高到75%左右。

  開放服務大平臺

  《方案》還進一步強化了對科協提供科技公共服務職能的要求,以擴大科協及所屬學會的社會影響。

  “學會要面向基層、面向中國的草根階層,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強大輻射力,産生推動中國繁榮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力量。”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教授向記者介紹了中國科協于2014年10月起實施的“創新驅動助力工程”,認為“學會應該把學術研究和創新驅動戰略結合起來,為企業需求提供雪中送炭的服務,而不要把學會辦成又一種只注重學術的高墻深院”。

  “工程實施以來,中國科協及所屬學會跟我們企業對接了很多次。”作為“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受益者,河北榮毅集團總經理苑寶義説,在中國科協的推動下,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臺——光電網創新平臺和光電網産業聯盟,成立了一個基金——光電網産業基金,最終推動了國家光電網産業的發展。

  通過全面系統的深化改革,科協組織將樹立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的新定位新形象,服務全社會創新需求,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之家。

  (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