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裏德斯:中國仍是最光明經濟體

  • 發佈時間:2016-03-26 08:35: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經濟增長放緩……近期中國經濟的種種表徵令外界出現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負面評價。“國際上之所以會有悲觀論調,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中國的一些負面資訊,但我看到的是更多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中國的負面問題可以通過政策來解決。”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勞動經濟學大師克裏斯托弗·皮薩裏德斯日前在由樂投集團主辦的高峰論壇上如此表述。他在武漢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進一步闡釋道,供給側改革、二孩政策、城市化等政策都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首要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産率

  環球時報:中國經濟近年增長放緩,國際上有聲音認為,中國經濟將面臨硬著陸。您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怎麼看?未來10年中國GDP增速達到多少是健康合理的?

  皮薩裏德斯:近期國際上對中國經濟前景的負面評論,我覺得太過誇大了,中國不會有那麼大的滑坡,我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國際上之所以會有悲觀論調,主要是因為他們看到中國出現了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債務水準過高、投資過緩以及一些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不過,我看到的是中國更多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因素,包括工業和貿易前景良好、有很好的政策舉措、經濟再平衡已經進行、控制赤字、實施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我認為人民幣不會貶值,但匯率會有波動。中國目前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國人的收入在未來只可能不斷上漲。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還需要十年。中國正在推進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增加整個經濟的靈活性,提高生産效率。中國的一些負面問題可以通過政策來解決,中國經濟不存在嚴重缺陷。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結構的調整,未來3到5年,中國仍會是世界上最好的經濟體,也是最有前景和最光明的經濟體。至於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速,我無法給出一個具體的數字,考慮到中國的歷史起點,中國的經濟增速設在7%左右已經是非常高、非常難得了。即使未來增速降到4%,也不能説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失敗。

  環球時報:您認為中國經濟當前的主要問題是什麼?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哪些領域需要進一步加強?

  皮薩裏德斯:中國要想趕上發達國家的水準,首先要提高工人勞動生産率。單位時間內,美國工人生産的産品數量是中國的5倍。而中國的農業生産率比工業更低,因為中國農業沒有大規模普及機械化生産。農民擁有的是小塊土地,沒辦法進行機械化作業。如果允許農民通過土地買賣把小片土地連成大片,就可以整體上提高中國農村的勞動率水準。

  提升勞動率的另一個方法是加快城市化進程,把農業勞動力轉向生産率更高的行業。中國的人口就業分配比重是,45%在工業,40%在服務業,15%在農業。而美國的農業人口不到2%,服務業佔比為60%—70%。今後十年,更多中國人到服務業就業將會是一個趨勢。但農民離開農村來到城市後,沒有戶口,很難在城市安家落戶。戶籍制度的改革有利於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目前還存在儲蓄過剩的問題,這對投資和消費來説是不利的。因為儲蓄多,消費不夠,導致産能過剩,工業生産效率下降,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國家需要依賴出口進行産能輸出。發達國家的儲蓄率一般是20%—25%。中國達40%。在中國,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值是52%,而美國是80%,歐洲是75%。中國的儲蓄率應低於40%,這需要國家提供政策性支援。比如一旦人們購買了保險,就不需要存那麼多錢,可以把收入更多的部分花到消費上。另外,中國的金融行業及金融市場應更加開放透明並進行鬆綁,金融市場最怕的就是政府干預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改善中國製造品質只需20年?

  環球時報:近年來中國人的很多消費流失到境外。如何提高中國産品的品質,真正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促進國內消費?除了製造業,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是什麼?

  皮薩裏德斯:中國今後應大力發展本國的優質産品和奢侈品牌,刺激本國人民消費國內的優質産品。義大利曾專注于製造低成本的衣服和牛仔褲,結果整個服裝製造業都不行,之後他們轉型,開始進行品牌行銷,阿瑪尼、普拉達都是義大利品牌行銷成功的案例。中國最重要的是提高産品品質,達到歐洲水準。提高産品品質不像大家想像中的需要上百年時間。像普拉達提高品質只用了20年。美國的拉伕·勞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家,現在已經是知名品牌了。我相信,中國也有能力做到。

  未來,中國最需要發展的是高新技術産業,比如與智慧手機相關的産品等。要想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國首先要進行更多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而不是模倣。目前,德國、日本、美國的研發支出是中國的兩倍。過去20年,發達國家的增長大都來自數字行業,如電腦、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美國主要的巨頭公司如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都是從數字公司起家的。它們對美國其他行業有一種正面的溢出效應,其他行業需要這些産品和技術才能發展。中國需要涌現更多這樣的高科技企業。此外,中國未來在健康醫療、教育、休閒旅遊三個領域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這些非自動化的服務行業是大多數就業的來源。

  中國甚至可以出臺三孩政策

  環球時報:為了實現産業轉型升級,中國將關閉部分煤炭、鋼鐵工廠。相關行業將會有100多萬人需安置,您認為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再就業?

  皮薩裏德斯: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們無法不關注。中國應該把不適合的傳統産業完全推翻,這必然要導致大批人員失業。不要擔心失業,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才是關鍵。他們從失業到再就業會經歷相當長的時間,政府需要有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包括對他們做一些補償;需要進行一些投資,了解這些失業人口缺失哪方面的知識和專業技能;政府應給他們提供相關培訓,或者讓他們主動完成培訓,在新的産業實現再就業。

  環球時報:在最近的人機圍棋大戰中,機器人取得了壓倒性勝利。未來,機器人會對人類的就業産生威脅嗎?

  皮薩裏德斯:有一些行業的確可以由機器來工作,但仍有許多行業是機器無法取代的。畢竟機器是人創造的,機器本身沒辦法自學,一些科研、服務行業等還是需要人去做。比如,你放心讓機器人來照顧你的小孩嗎?

  環球時報:中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二孩政策能多大程度緩解勞動力緊張?有觀點認為,目前中國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人多,因此中國應該減少人口而不是增加人口。您對此怎麼看?

  皮薩裏德斯:中國老年人的數量急劇上升,大於60歲的人群佔人口比例的25%,這個比例在未來40—50年內會上升。但我不認為這是危機,和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比,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不那麼突出。但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中國人口無法滿足國內經濟增長的需求,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導致農業勞動力缺失。中國需要更多年輕人支援高效能、高産能的經濟發展。可喜的是,中國出臺了二孩政策,我認為甚至三孩政策都可以出臺。中國對生育的限制對發展是不利的,導致中國沒辦法像印度一樣享有非常多的勞動力優勢。當我們談論人口多少的時候,要看國家的整體資源規模。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人口稀少。中國應大力發展中西部地區,鼓勵小城市人口遷徙。中國完全有能力管理好人口。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