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推進畜牧業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3-26 07:31:1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馬有祥

  “十二五”以來,畜牧業在平穩中調整,在調整中優化,向建設現代畜牧業目標穩步推進。2015年,預計肉蛋奶總産量達1.54億噸,比“十一五”末增加7.8%;畜牧業産值有望突破3萬億元,佔農業總産值超過30%;畜禽養殖規模化率將超過54%,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積極進展。全年完成了“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任務,實現了“十二五”的圓滿收官。

  畜牧業發展成效顯著

  從近年情況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畜牧業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一是産能充足。“十五”到“十二五”的3個五年間,肉蛋奶總産量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1%、3.4%和1.4%,增幅呈逐步遞減趨勢,表明畜牧業已徹底走出短缺經濟,基礎産能充足,保供給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品質穩步提高。畜禽産品監測合格率連續保持在99%以上,生鮮乳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瘦肉精”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已經形成了穩定可控的畜牧業品質安全保障體系。三是規模化水準提升。隨著標準化規模養殖大力推行,加上幾次較大市場波動的自然淘汰,養殖散戶大量退出,國家級畜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上升至583家,佔全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比重為47%,畜牧業實現了由分散養殖為主向規模經營為主的重大轉折,進入了規模化生産、産業化經營的新階段。

  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縱觀我國畜牧業發展歷史和當前形勢,轉型升級任務迫在眉睫,亟需下大力氣破解以下四個方面問題。一是畜牧業生産結構不適應消費需求變化,迫切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分畜産品出現結構性相對過剩,一般性同質化産品量大價低,高品質産品供給無法滿足消費需求。特別是消費者對國産乳製品消費信心不足,導致國內生鮮乳供需嚴重失衡。畜牧業生産同樣存在産能結構性失衡問題,如奶牛高品質凍精不足而低質低價凍精積壓,蛋雞和白羽肉雞祖代種雞存欄嚴重過剩。二是畜産品內外價差逐步拉大,迫切需要提升競爭力。隨著國內外市場融合度進一步提高,低價進口産品對國內畜牧業的衝擊日漸加劇。國內畜牧業生産規模效應不強、標準化水準不高、單位畜産品生産效率低的痼疾仍未根本解決,導致畜産品生産成本過高,品質安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産品缺乏競爭力,國內産業發展空間受到擠壓。三是産業鏈不完整、結合不緊密,迫切需要深化一二三産業融合。我國畜牧業生産組織化程度不高,産業波動頻繁,養殖戶利益受損幾率大。産業鏈不完整,沒有建立同生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各環節“蛋糕”切分不合理;中間環節多,交易成本層層累加,使得養殖環節獲益明顯偏低,上游生産積極性受挫。四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迫切需要推進綠色發展。隨著畜牧業生産經營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廢棄物排放與區域性環境承載力不能匹配,養殖業對土壤和水環境的不利影響加劇。很多地區仍然存在“重生産、輕環保”的粗放型經營方式,已經不適應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和綠色發展的理念。可以説,資源環境約束已成為畜牧業發展面臨的最大短板。

  隨著我國進入“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決勝階段,迫切需要加快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更低成本投入、更高産出效率和品質安全水準、産業鏈更加緊密、資源環境更加協調的發展形態轉型。

  突出調結構、降成本、補短板,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我國畜牧業發展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統籌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著力提高勞動生産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産力,不斷增強綜合生産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重點要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著力點和突破口,緊緊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生産,立足“調結構、降成本、補短板”,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效率,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紮實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

  一是加快畜牧業産能結構適應性調整。適應市場需求,著力推進畜牧業內部産能結構優化調整,是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務之急。要繼續開展奶牛生産性能測定,著力培育優質荷斯坦奶牛核心種群和優秀種公牛,生産和推廣優質奶牛凍精,加快奶牛品種改良;大力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奶業組織化、一體化水準;著力加強生鮮乳品質安全監管,尤其是對嬰幼兒奶粉奶源實施重點監管,嚴厲打擊生鮮乳違法添加行為,強化奶業監管成效宣傳,樹立中國奶業新形象,提升消費信心。在穩定現有産能基礎上,大力推進家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組織化一體化發展,引導中小規模養殖場戶加快轉型,完善産業健康理性發展機制;強化政策引導和行業自律,推動家禽行業主動調減祖代種雞産能,避免低水準惡性競爭。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加快培育肉牛肉羊適度規模養殖和一體化經營主體,推行農牧結合創新發展模式,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合理規劃農區牧區産能配置,努力推進基礎母畜擴群增量,大力改善養殖基礎設施條件。

  二是加快提升養殖生産效率降成本。強化科技支撐和裝備改善,通過提升畜禽生産性能和改善資源轉化效率,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是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加快建設現代畜禽種業,全面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推進畜禽聯合育種和遺傳評估,支援畜禽核心育種場成立育種聯盟,引導優秀遺傳資源交換共用,自主選育優良畜禽品種,確保畜禽良種種源供給,大幅度提高畜禽生産性能。加快構建種養結合的新型農牧業關係,以草食畜牧業發展和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為抓手,推進“鐮刀彎”和黃淮海地區糧改飼試點,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積極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建設現代飼草料産業體系,促進種養業效益“雙提升”。加快提高畜牧業物質裝備現代化水準,以畜禽舍環境精準控制、健康養殖工藝、資訊化管理、物聯網等為重點,推廣標準化智慧化的養殖設施設備;大力推廣散裝飼料,引導飼料廠和養殖場的“廠場對接”,減少産業環節,降低飼料損耗和養殖成本,促進畜牧業節本提質增效。

  三是加快優化産業佈局補齊環保短板。統籌産業發展與污染減排,實施“調佈局、轉方式、樹樣板、抓兩減”策略,是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以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佈局調整優化為重點,推進禁養區科學劃定,支援規模養殖場改造升級,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四級聯創”活動,促進生豬養殖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在全國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創建活動,推動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創新機制,分類指導,對大型養殖企業糞污治理,制定和實施準入制度,嚴格監督管理;對中小養殖場戶,採取PPP等多種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糞污處理等公益性事業投資和運營。

  四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産業轉型。要建立完善法律法規制度規範,讓行業發展有章可循;建立完善適應市場機制的扶持政策體系,全面實施畜牧業政策性保險制度,形成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長效保護機制;實施有效的品質安全監督管理,加強檢驗檢測能力條件建設,提升品質安全監管能力,促進行業規範有序發展;強化宏觀調控與服務支撐,建立健全畜牧業資訊化監測預警服務體系,加快發展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作市場化的畜牧業生産性服務組織,促進行業科學協調發展。

  (作者係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

供給側改革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三友化工 8.78 1.97%
2 陜西煤業 7.84 1.69%
3 雲鋁股份 7.79 1.56%
4 保利地産 13.64 1.26%
5 方大特鋼 16.62 1.03%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ST鄭煤 5.39 -3.40%
2 三鋼閩光 18.58 -2.67%
3 德美化工 6.87 -2.14%
4 首鋼股份 4.86 -1.62%
5 恒源煤電 8.41 -1.5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