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阿里巴巴有望超越沃爾瑪説起

  • 發佈時間:2016-03-22 08:29:43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昨天發佈了一條重磅消息:截至當日14時58分37秒,阿里巴巴集團2016財年電商交易額(GMV)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有望在財年內(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超越沃爾瑪,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平臺。

  雖然,這後半句用的是頗為謹慎的“將來時”,但仍比“3萬億”更吸引眼球——這足可看成電商向傳統線下零售業的“喊話”。

  其實,阿裏超越沃爾瑪,並沒有太大懸念。早在2月18日,沃爾瑪發佈業績報告顯示,截至1月31日的2015財年年度營業收入下滑0.7%至4821億美元,這是該公司自1980年以來首個年度銷售下跌。而阿里巴巴則高歌猛進。2015年Q4(第四個財務季度)總交易額達9640億元,同比增長22.5%,佔同期全國社會零售總量的11.36%。後者超越前者基本已成定局。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阿裏和沃爾瑪的PK,絕非電商與實體店的競爭。作為傳統商業的領軍者,沃爾瑪開創了許多領先的經營管理理念,比如價格性差異、扁平化管理、標準模式、精準行銷、供應商戰略等等,這改變了全球的現代零售業形態。新技術運用層面,沃爾瑪也曾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最早採用電腦跟蹤庫存、最早使用條碼、利用EDI與供貨商進行協調、發射自己的通信衛星……再説經營理念,沃爾瑪提出的“幫顧客節省每一分錢”的宗旨與淘寶、天貓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幾乎一致。甚至可以説,技術層面的“網際網路+”,沃爾瑪早就開始做了。

  那麼,雙方的差異何在?從各自構建的業態來看,沃爾瑪是自己買、自己賣、自己採購、自己做,阿里巴巴則是打造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和全新的生態系統,讓更多的人參與,調動了整個社會的資源。

  因此,沃爾瑪把零售寶座讓位給電子商務企業,不是因為自己的墨守成規,也不能簡單看成是輸給了電商,而是時代洪流中的正常更替。這個時代,就是馬雲口中的“DT時代”,一個以服務大眾、激發生産力為主的技術時代。

  在紐交所上市時,阿里巴巴選擇了全球最獨特的敲鐘方式,敲鐘人中包括了網店店主、快遞員、用戶代表、電商服務商、淘女郎、雲客服和來自美國的農場主皮特·維爾布魯格。這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公司的生態構成——沒有數以百萬計的員工,但平臺卻帶來了超過4500萬個就業機會;沒有上萬家分店,但打造的大數據雲計算、支付、物流等新技術平臺卻像昔日的水、電、汽油一樣,成為新商業時代的基礎設施和經濟要素。

  業界公認,這是一種顛覆!

  既然是顛覆,就難能複製。再回看傳統零售業與電商的PK。這些年,採訪中看到不少線下零售企業嘗試“觸網”,但事實證明,成功者並不多。舉兩個例子,身披沃爾瑪戰袍的“1號店”,如今最好的成績也只是國內電商第七,銷售額僅僅相當於京東的六分之一,份額已經可以忽略不計;身邊的永輝超市曾高調推出永輝微店,但最終也被證明並不成功。

  採訪中,就有不少業內人士、電商專家提醒線下企業,脫離整個電商生態去玩“網際網路+”,在真正的電商眼裏只是雕蟲小技,要謹防下大力氣最後仍玩不贏電商大佬、又丟了實體店自身優勢的尷尬結局。

  套用最近很流行的“供給側”概念,對零售業而言,無論線下商超還是線上電商,其實講的都是一個問題——如何讓自己的産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從這個層面看,沃爾瑪雖然被拉下頭把交椅,但其發達國家市場仍然十分穩固,遭受的衝擊也相對有限,只要在與線下商超的競爭中擁有優勢,該公司還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具備與電商分庭抗禮的能力,也有充分的時間轉型。對其他商超企業而言,競爭的邏輯也是如此。

  所幸,我省商超企業的轉型步伐還是比較踏實的,也做了一些不錯的嘗試。比如新華都加速佈局“小而美”的社區超市,永輝開啟“綠標”時代進軍高端零售市場,省內最大便利連鎖企業廈門見福試水O2O……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們沒有眼紅線上的風光,盲目一哄而上,而是切實圍繞自身的線下“體驗”優勢做文章,在熟悉的業務領域內尋求轉型。

  時代在發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發展大趨勢已經形成,且在加速前進。在這樣的格局下,傳統企業需要更清晰地研判形勢,切實立足消費者需求而不是簡單改變自身業態來做文章,才能加快適應、精準轉型,找到正確的出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