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東省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技改催生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6-03-21 06: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建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以往1萬人一年製造1200萬台到2015年6000人“智造”出4500萬台小型電機,這是廣東省中山大洋機電公司實施機器自動化技術改造後的鮮明對比。中山市在實施“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三年行動計劃”中,2015年全市工業技術投資大幅增長超過80%,佔工業投資總額的近五成。

  廣東省經信委對全省九大行業108個典型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的最新統計分析顯示,實施技術改造後,勞動生産率平均同比提高19.9%,增幅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高15.0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飲料、醫藥、石化、電子資訊、電氣機械等行業勞動生産率同比分別提高33.0%、23.6%、22.8%、21.5%、19.3%。

  作為製造業大省,廣東有著龐大的工業存量,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廣東面臨著工業如何提質增效的新命題。廣東省經信委主任賴天生告訴記者,廣東省委、省政府多次深入調研後,結合實際提出以工業為主戰場,重視改造提升龐大的工業存量,實施技術改造,在提質增效上發力,既鞏固廣東傳統工業優勢,又提升産業競爭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2014年10月,廣東省出臺文件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廣東先進製造業和優勢傳統産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25%左右,累計完成投資9000億元以上,從此拉開廣東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的帷幕。

  企業眾多、行業上百。如何改?改什麼?怎麼改?廣東省經信委編制了全國首個省級技改指導目錄——《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實施分類指導,共公佈了20個主要行業271項新技術、新改造方式,並作為政府政策激勵的重點支援範圍;明確以新一輪技術改造為主抓手改造提升現有産業,以高端化、智慧化為戰略取向,充分運用資訊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改造。

  同時構建省市縣三級聯動的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庫,實行重點技改項目分級督導,建立了全省技術改造投資監測系統,推動技改項目網上備案,動態監測全省技改項目投資情況。

  “廣東的技改都是給真金白銀的支援。”廣東省經信委主任賴天生説,除事後獎補外,廣東省市兩級財政從2015年至2017年三年共安排超過238億元支援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創新財政激勵機制,強化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通過普惠性獎補、扶持平臺、股權投資等方式,擴大財政資金的受益面,放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激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向技術改造。尤其是在全國首創實施事後獎補政策,改變了以往採取項目遴選下達財政扶持資金的做法,更體現普惠性,對企業更具激勵性。

  “不僅提供服務,給資金,還強化要素支撐。廣東將增加技術改造投資的要素供給作為扶持新一輪技術改造的重要措施,在項目用地、金融服務等方面加大扶持,解決企業在技術改造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賴天生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金融機構每年為廣東優質技術改造項目提供1500億元的授信額度,開發針對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新品種,開設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融資“綠色通道”,對技術改造項目給予優先扶持。

  在廣東,大手筆投入技改不甘落後,僅佛山市順德區就計劃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450億元以上,將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産率年均提高10000元/人左右,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30%以上。美的集團、格蘭仕集團等企業紛紛應用工業機器人等智慧裝備打造“無人車間”“智慧工廠”。

  技術改造正在給廣東傳統企業帶來新氣象,新産品産值飛速增加、勞動生産率不斷提高。2015年廣州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新産品産值超過2億元,同比增長23%;廣東嘉士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新産品産值超過3.4億元,同比增長25%;格蘭仕集團投入自動化工廠升級,單線每人平均效率比傳統生産線提升了62%……

  技改暖風催生傳統産業的朵朵新芽,工業技改成為支撐廣東工業平穩發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據廣東省經信委對全省587家企業統計分析,實施技術改造後企業産品産值平均同比增長10.8%,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速7個百分點;實施技術改造後企業新産品産值平均同比增長16.6%,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速12.8個百分點。(經濟日報記者 張建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