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徐紹史:中國經濟整體穩中有進 未來將創新完善宏觀調控

  • 發佈時間:2016-03-20 15:04:3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3月20日電?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年會本週末在北京召開,圍繞著“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這一主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接下來的五年,中國將進一步深化消費升級、簡政放權、城鎮化、創業創新的改革。

  徐紹史表示,回顧過去的五年,中國經濟總體運作應該説穩中有進,有一種良好的態勢。“十二五”已經順利收官,我國站在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上,這個起點就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新常態。具體來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2015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4%,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達50.5%,動力轉換順利快速推進。

  他表示,為保證“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我們將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徐紹史還表示,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們的需求結構、産業結構、要素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都在不斷的優化。我國動力轉換順利快速推進。促投資、擴消費産生的內需拉動力,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迅速增長,急劇産生的新動能,還有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的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都帶不斷的增強。

  徐紹史指出,展望未來五年,中國仍然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國際上看,儘管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低速增長,但是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發展非常快。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和能源革命方興未艾,孕育著新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機遇。從國內看,我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改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也沒有改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也沒有改變。

  對於“十三五”規劃時期的中國發展展望,徐紹史提出了五點思路:

  第一,增強宏觀政策協同性,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的區間。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的GDP總量必須在2010年的基礎上面翻一番,這樣我們今後五年平均每年的增速必須保持在6.5%以上。為確保經濟增速處於6.5%以上的中高速,我們將創新不斷完善宏觀調控,強化經濟走勢的預測、監測、預警,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和價格政策的協調配合,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面進一步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一個穩定的宏觀環境。

  我們將積極促進消費升級。大力培育和拓展住房、汽車、資訊、旅遊、健康、養老、文化、環保等方面的消費熱點,推動新消費、引領新供給、形成新動力。我們還要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大對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投資力度,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投資工程,同時我們鼓勵民間投資、外來投資共同來參與這些重大的投資工程,著力的調結構、補短板,而且培育新的動能。

  第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重點是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也就是:積極穩妥的去産能,去産能我們從鋼鐵和煤炭入手,今後五年鋼鐵産能要去掉1—1.5億噸,煤炭産能要去掉5億噸,還要減量重組5億噸。所以化解過剩産能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還要合理有序的去庫存,主要是房地産庫存。要積極審慎的去杠桿,重點是企業債務的杠桿。要多措並舉的降成本,特別是企業的成本,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稅費負擔、融資成本、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我們正在制定具體的方案。還要全力以赴的補短板,通過適度擴大投資,來補足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短板。

  我們將努力打破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用改革的辦法來推動結構性調整,完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和機制,最大限度的激活微觀主體的活力,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改善和創新供給,更好的滿足和創造消費需求。我們將以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為目標,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夯實實體經濟的根基,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第三,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發展新體制。我們將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我們要建立政府的全責清單和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這兩張清單,最大限度的縮減政府審批的範圍,更好的發揮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臺、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12358價格監管平臺的作用,優化辦事流程和服務的標準,提高行政效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我們將進一步健全現代市場體系,要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的流動、平等的交換、公平的交易,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我們將著力釋放創業、創新的産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網際網路+”的行動計劃,加快構建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的“四創”支撐平臺,促進創業創新蓬勃發展。

  第四,著力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拓展經濟增長的廣闊空間。我們將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積極培育中小城市的成長、特色小城鎮的成長,大力發展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建設和諧宜居的城市,同時還要加快城市群的建設發展。到2020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分別要提高到60%和45%。我們將充分發揮“四大板塊”和“三大戰略”的疊加效應。各位都知道,我們有東部板塊、西部板塊、中部板塊、東北板塊,所以我們要深入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扶持特殊類型地區的發展,努力縮小區域發展的差距。而且以“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的格局。

  第五,推動高水準雙向開放,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對外開放新體制。提高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品質,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反壟斷執法,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我們將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開展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的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有效運轉,發揮絲綢之路基金的作用,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衛生等領域的合作,共創開放包容的人文交流的新局面。我們將深入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以鋼鐵、鐵路、建立等行業為重點,採取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拓展多邊、雙邊的産能合作機制。與跨國公司共同合作,開闢第三方市場,塑造一個各國企業共用雙贏、多贏的合作局面,使我們能夠在産能和裝備合作當中實現共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