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福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紀實:潮起八閩再揚帆

  • 發佈時間:2016-03-19 06: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石 偉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月初春,萬物復蘇,八閩大地綠意漸濃。

  2014年,中央決定支援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一年多來,隨著福建自貿區掛牌、福州新區獲批、福建被確定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多區疊加”的新格局基本成型。2015年,福建經濟運作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全省生産總值較上年增長9%,增速比同期全國平均高2.1個百分點,多項指標名列東部各省前列。

  “福建的發展機遇來之不易,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抓住這個機遇,也沒有任何理由不用好這個機遇。”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多次強調。建設一個“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正在成為福建全省幹部群眾為之奮鬥的目標。

  改革注入活力

  “以前企業辦證要跑多個部門,提交30多份材料,至少需要10天。”福建華東國際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為仁説,“現在只在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辦一本證,當天就能辦妥”。

  陳為仁所説的“一本證”,就是將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統一為一本證,號碼合併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去年5月,福建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實施“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6月覆蓋全省,10月起在全國推廣。

  審批難、審批煩、審批慢,一直為企業所詬病。從堵點、痛點、難點中找突破,福建省把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作為改革第一要務,摸清權力家底,敞開大門搞改革。福建將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許可權下放到市縣兩級,省級僅留30項;

  253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下放到福建自貿試驗區,自貿區內企業實現“審批不出區、辦事不出區”;省發改委要求,法律法規未明確由市縣初審的事項可由省級直接受理;省食藥監局推行“三集中”改革、實行“一站式”服務後,審批專用章從22枚減少為1枚;廈門市的“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改革,讓總審批時限從180天減少到49天。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共推出100余項創新舉措,其中45項屬全國首創。

  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與全省81個縣(市、區)及以上行政服務中心完成互聯互通,實現了各級主要行政部門審批業務“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上全覆蓋,包括三明醫改、流域生態建立補償機制、三張清單一個平臺、新型城鎮化建設、“多規合一”試點以及晉江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在內的一批行政事務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産生了裂變效應。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38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2個實現增加值增長,18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4個行業增速在20%以上。228家省級工業龍頭企業産值增長1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16個點,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增長11%。與此同時,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得到較快發展,3大主導産業增加值增長10.2%,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8%,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2.2%,佔工業增加值比重9.4%,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9%。

  工業轉型 生態改善

  瞄準本省工業總量不大、結構不優這一主要矛盾,福建相繼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産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福建省實施〈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等文件,進一步明確了福建産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和路徑。

  泉州市作為“中國製造2025”首個地方試點,“數控一代”快速上升,産業規模初具,全市數控企業已達300多家。隨著中科院、華中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泉州落地,併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一批龍頭企業開始嶄露頭角。按照規劃,從2014年至2016年,省裏及泉州市聯手投入7000萬元直接扶持資金,將促進泉州裝備數控化率達70%以上,重點應用領域生産效率將提高20%以上。在晉江,一套經編間隔織物自動斷線檢測系統讓晉江華宇織造公司坯布合格率從80%升至95%以上,每名員工原來管理2台經編機,現在管理20台,年節約成本5000萬元。

  與工業轉型相伴的是生態的持續改善。作為全國森林綠化率居首位的省份和國家確定的首個省級生態文明示範區,今天的福建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生態保護。去年9月,兩個設區市因環境問題整治不到位、減排工作滯後、監管能力薄弱等被省環保廳通報,被要求限期遞交整改方案,報送整改報告;10月,福建三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等30家企業由於污染環境,被列為省級掛牌督辦;11月,石獅警方對當地一家違規排污的漁業公司負責人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這是繼去年6月泉州首起因違規排污而被處行政拘留案件後的第二起。

  清除污染水源的養豬場、關閉破壞環境的企業、拒絕入駐的污染項目……去年以來,福建掀起一場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風暴”。僅去年前8個月,全省檢查企業近2萬家,責令708家企業停産整頓,1627家企業被要求限期整改。

  “環保風暴”的背後,是對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關係的清醒認識。生態環境品質要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又要儘早縮小與東部發達省份的發展差距,保持比全國高一點有品質有效益的速度,這意味著,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和難度加大。去年,福建在全國率先對各縣、市、區開展林業“雙增”目標年度考核,將森林覆蓋率作為各地生態保護的重要指標,並建立起森林資源保護問責機制。排污要花錢,減排能掙錢。自2014年舉辦全國首場排污權交易以來,全省排污權交易金額達到1.01億元,參與企業190家,達成交易422筆。排污權交易通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將節能減排外在政策壓力轉為內生經濟需求。

  紅利惠及民生

  73.5萬貧困人口、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2200個需要幫扶的貧困村,這些數字對福建來説是沉甸甸的。擺脫貧困,是歷屆省委、省政府數十年裏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課題。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説,“全面深化精準扶貧,不是做選擇題,而是做必答題,抓好落實尤為重要”。作為全國最早開展扶貧工作的省份之一,2015年福建通過明確精準幫扶舉措,完善掛鉤幫扶機制,在人才、資金、項目上拿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改革紅利反哺貧困人口,扶貧攻堅取得紮實成效。全省各級選派了2349名黨員幹部駐村任職,確定了179個省直和中央駐閩單位掛鉤幫扶。去年全省投入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幫扶資金4.06億元,實施造福項目1743個,完成了造福工程危房改造20萬人和年度減貧20萬人的任務。

  在將23個重點縣確定為扶貧開發主戰場後,福建於2014年取消對34個縣(市)的GDP考核,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省裏要求力爭“十三五”時期實現福建原中央蘇區地區生産總值增速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到2020年每人平均主要經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準,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2015年,福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3%;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0%。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5.9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0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41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9.9%、140.2%和106%。

  2015年,福建各級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同時,引導支援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鼓勵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志願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務,實現老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共贏。就業創業方面,突出以發展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以托底幫扶就業,實現就業對象從“扶弱”向“扶眾”轉變,從“單純就業”向“經濟産業政策與就業聯動”轉變。通過三明醫改綜合試點等探索,推動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完善。2014年和去年前三季度,在財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的情況下,全省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均超過75%,保持了剛性增長。(經濟日報記者 石 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