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蘭州牛肉麵“蹲著吃”的尷尬
- 發佈時間:2016-03-18 09:31:43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於過去大多數牛肉麵館經營環境較差、産品和服務單一,“蹲在門口吃麵”曾經是蘭州牛肉麵特有的風景。近兩年來人們卻發現,一批批裝修雅致、價格低廉、文化氣息濃厚的牛肉麵館悄然涌現,並快速向全國推進。從破解“蹲著吃麵”帶來的改革命題開始,諸多市場要素參與,拉開了牛肉麵的“供給側改革”序幕。 ■新華社
“街邊小店”華麗轉身
每天早晨六點到晚上十點,蘭州市永昌路的“阿拉蘭牛肉麵”館一直都坐滿了顧客。這家店面與傳統牛肉麵館截然不同:店內裝修雅致,整齊有序,地面一塵不染,工作人員彬彬有禮,除了牛肉麵,還有灰豆子、釀皮等其他小吃和軟兒梨、杏皮水等綠色飲料。每逢週末,這裡還有蘭州方言相聲演出。這家麵館每天可以賣出1800多碗麵,顧客可以在這裡用餐,也可以會友、休閒。
這樣“高大上”的牛肉麵餐館在蘭州已經不是新鮮事,近兩年,在蘭州市的大街小巷,一批“新牛肉麵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茶樓風格”、“咖啡館風格”、“鄉村風格”、“工廠風格”的牛肉麵館讓人倍感新鮮。用餐環境越來越好、産品供應越來越多元,價格依然保持一碗麵7元的水準。
牛肉麵是蘭州的特色飲食,也曾是典型的“過日子經濟”:開店賣面為了賺錢生活,吃牛肉麵也是為了填飽肚子。幾年前,很多牛肉麵餐館依然是“夫妻店”、“父子店”,店面小、環境不佳,“蹲在門口吃麵”、“排長隊吃麵”曾經是蘭州牛肉麵行業特有的景象。
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提高,牛肉麵一度陷入“美味絕倫但拿不出手”的尷尬境地。一些市民説,因為檔次比較低,以前家裏來了重要客人都不好意思請去吃街邊店的牛肉麵,一些高檔酒店也乘機把牛肉麵賣到了幾十塊錢一碗的高價。
“蹲著吃麵”是一道風景,業內人士卻從中發現了行業發展的困境。“這是典型的供給側問題。”蘭州市商務局副局長王紹榮説,消費者有較高的消費需求,但消費供給卻長期在低端徘徊。
傳統産業吸引“新經濟元素”
蘭州市內牛肉麵館的總量長期保持在1600家,業內的分析認為,數量穩定充足,但能夠提供良好就餐環境、豐富産品和優質服務的“品質供給”嚴重短缺,不能抓緊市場需求實施升級換代,蘭州牛肉麵永遠只能“過日子”,不能成産業。
行業有改革共識,環境有改革利好:近年來,餐飲行業遭遇重大調整,高檔餐飲企業無力維繫,中低端餐飲迎來春天;創業創新政策使一批青年人投向牛肉麵行業,帶來新鮮血液;新技術把牛肉麵從實體店搬到了網際網路上……看似波瀾不驚的牛肉麵行業正在吸引資金、人才、創意、雲計算、網際網路等諸多“新經濟元素”。
2014年秋天,電腦專業博士後鄧毓博辭去了蘭州大學教師的工作,創辦網際網路牛肉麵品牌“牛大坊”,5人的初創團隊中有2名博士後、1名博士和2名碩士。2015年他的“網路牛肉麵”賣出20萬份,他的計劃是用“雲供應鏈”整合牛肉麵産業各個環節,讓蘭州牛肉麵開遍全國,甚至開到國外,比肩肯德基等“洋快餐”。
高檔餐飲企業的資金、人才等要素也在流向牛肉麵行業。“雲峰餐飲”曾是蘭州市一家高檔餐飲企業,2014年,這家企業開始轉型,重新配置資金、人才,開起了蘭州市面積最大的牛肉麵館,企業負責人馮慧介紹説,2015年牛肉麵的收入已經佔到企業總收入的4成。
一些牛肉麵企業在本土完成升級,向外快速擴張。統計顯示,5年前,全國的蘭州牛肉麵館僅有幾千家,如今國內的標準化蘭州牛肉麵館已經達到2.6萬家。部分企業瞅準“一帶一路”構想帶來的商機,已經走出國門,把牛肉麵館開到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蘭州市商務局的數據表明,截至目前,蘭州市的牛肉麵餐飲企業已達到1200多家,年營業額20多億元。小小一碗麵,蘊藏無限潛力。
“千億大産業”呼之欲出
“看是一碗麵,實則一條鏈,上游是麵粉、牛肉、蔬菜、調料等原料生産,中游是産品加工銷售,下游是服務和衍生産品,把牛肉麵做上去,一個大産業拿下來。”蘭州市商務局副局長王紹榮説。
據蘭州市牛肉麵協會介紹,牛肉麵館要提質改造,牛肉麵的上下游各個鏈條同樣要跟得上:原料要保證品質、安全,工作人員的技能、素質要滿足市場的新需要,餐廚具要保證效率、衛生。
牛肉麵的全産業鏈“供給側改革”正在推進:在甘肅武威市、甘谷縣等地,一批圍繞著牛肉麵進行優質小麥和蔬菜種植、麵粉加工的産業基地正在加緊建設;牛肉麵餐廚具加工改造也涌現出一批有實力的企業;蘭州市的職業院校近幾年已累計完成13萬人次的高級技能和管理人員培訓,並輸送到全國;牛肉麵與文化娛樂結合也正在開花結果,以牛肉麵為基礎的紀錄片、微電影、動漫創作的企業各顯神通。
業內人士預測,隨著蘭州牛肉麵産業鏈各個環節升級改造的加快,不僅讓蘭州牛肉麵變得“高大上”,也讓一個“千億大産業”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