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政協委員熱議“十三五”農業結構調整
- 發佈時間:2016-03-14 10:13: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期間,如何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全國政協委員紛紛圍繞如何改、怎麼調、推進工作的著力點在哪等問題,對改善品種結構和提升品質效益建言獻策。
糧經飼統籌,大豆玉米是關鍵
“‘十三五’期間優化種植結構是調整農業結構的重點。”在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霍學喜看來,要推進玉米結構調整,應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産區的玉米麵積,發展青貯玉米、大豆、優質飼草、雜糧雜豆及生態功能性植物。
霍學喜建議,整合我國農業、食品加工業以及以農産品為原料的工業全鏈條産業,統籌設計包括價格政策在內的農業産業政策優化方案,增強農業及食品産業競爭力。研究借鑒美國農業區域管理辦法,改革我國農業區域化管理體制,依託自然資源稟賦和生態適宜性,分區域依據不同特點制定和整合有差異性、針對性的財政、信貸、保險、技術等農業政策包。
“這麼多年過去了,大豆的畝産提升幅度相對較小,跟國外相比産量和品質都相距甚遠。玉米儘管提高不少,但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落在我國農業科技工作者肩上的擔子仍然十分重。”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説。他建議,農業結構調整應該更加注重創新和改革,應通過科技創新推出更優良的品種,降低生産成本,提高效率。同時,還要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科學研究上來。此外,還要進行農業組織創新,將一家一戶小規模的生産,通過農業的社會化服務,去實現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降低農業成本,提高生産效率。
農林牧漁結合,樹立大農業理念
加快發展草原現代畜牧業是“十三五”期間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和工作切入點。
“特別要注重立足‘大農業’去引導樹立糧食安全的新觀念,加快推進‘傳統耕地農業系統’轉向‘糧草兼顧、重視草地農業’的結構調整,減輕‘飼料安全’對‘口糧安全’的壓力。”為此,民革中央建議,積極穩妥推進以土地和草牧場經營權流轉為主要內容的産權制度改革,重點支援畜産品加工業、物流業等相關産業發展。允許農牧結合區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放鬆耕地“非糧化”的限制,支援現代飼草料産業發展。積極探索開展金融保險改革創新,鼓勵境內外金融保險機構設立畜牧專業銀行、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明確將土地和草牧場、“活畜”生物資産等作為抵押物,建立畜牧業貸款保險制度。支援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工商資本發展現代畜牧業。
“只要充分利用森林開展工作,我們就可以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在變金山銀山的同時,農民會更加保護好綠水青山。”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張洪説,林業在農民增收當中發揮的作用非常大。利用保護好的森林和生態系統,可以發展旅遊、養老、農家樂等。除了種植經濟林,林下還可以發展中藥材、食用菌及香料,也可以飼養家禽、馴養與繁殖野生動物,像野豬、菜花蛇等山野動物都可以飼養。
調結構,更要扶持特色産業。今年“兩會”全國政協“一號提案”中,加快發展油橄欖産業被放在了提升貧困地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位置。提案建議,國家制定油橄欖産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規劃,並列入“十三五”發展規劃,優先重點支援發展甘肅隴南油橄欖優勢産區,加大對油橄欖産業的扶持力度。
種養加一體發展,農民收入有保障
“農産品加工渠道和內容要拓寬,增加農民收入來源。”全國政協委員、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原司令員華士飛説,農産品一經過加工,就立馬身價倍增,農産品加工業在農業産業鏈上連接農民和市場,處於非常關鍵的戰略制高點,承載著農業産業化的重任。比如新疆的林果産業,除了售賣鮮果外,可以做深加工,避免因儲存難等問題造成産品賤賣或扔掉,走産業化融合之路。
“突破加工業傳統生産習慣,告別‘滾雪球’式發展方式,向現代金融工具和加工方式要效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説,政府應扶持農業龍頭企業集群,帶動産業集聚發展,推進加工園區建設,培育農産品品牌,實施“網際網路+農産品加工業”項目。
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原黨組書記薛亮認為,農産品加工業要向“深”而“精”發展,科技很重要。“科研單位要加強農産品深加工的研究力度。”
“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産品加工業顯得尤為重要。”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副省長王路説,對於遊客來説,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攜帶起來並不十分方便,這就需要加工,加工成各種特色食品,方便遊客攜帶,這也為農民增加了收入。
全國政協委員、正大集團副總裁楊小平説:“只要有穩定原料,就能加工。原料規模化,才有規模化加工,才能延伸到養殖、屠宰加工等,最後農産品就能銷售到全球。銷售半徑越大,農産品的品質效益越高,才越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