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平臺價格比正價貴30% 餓了麼擅提商戶餐品價格賺差價

  • 發佈時間:2016-03-14 07: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消費者日前曝光,滿記甜品大眾點評外送價格比堂食價格貴30%。北京商報記者查訪發現,該滿記甜品門店是大眾點評同步自餓了麼的商家,但該商戶明確否認自己與餓了麼存在合作。而且此類事件在餓了麼平臺上並非個例,業內人士指出,外賣平臺燒錢已經到了一定階段,確實需要造血的必要功能,但是不論是提價還是其他盈利模式,平臺、商家、消費者彼此之間應該有一定的透明度,以實現三方合作的健康發展。

  平臺價格比正價貴30%

  有消費者日前在網路上反映,在大眾點評上點滿記甜品上海越洋廣場店外送餐品價格相較該店堂食價格貴30%。北京商報記者從網友曝光的圖片上看到,該網友點的藍莓夢幻、芒果雙皮奶、白雪黑珍珠3款餐品,外送價格分別是41元、38元、36元,而相同商品堂食的價格分別是31元、28元、29元。這3款商品,如果不計外送的餐盒費和外送費,外送價格高出堂食27元,貴出30%,單品來看,芒果雙皮奶更是高出將近36%。

  大眾點評外賣相關負責人隨後表示,已確認該商戶存在問題,且已經下架商戶,並表示該商戶是同步自餓了麼。據悉,此前餓了麼曾與大眾點評達成戰略合作,餓了麼獲得大眾點評與既有投資人的8000萬元戰略投資,業務合作上,實現二者商戶數據互補和平臺間流量整合,餓了麼支援大眾點評的外賣服務。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從滿記甜品上海越洋廣場店了解到,事實上這家門店此前並未與餓了麼有正式合作。該門店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是餓了麼將門店挂在外賣平臺上以賺取餐品門店正價和平臺外賣價格之間的差價。有商家就表示,儘管希望能夠通過外賣平臺接入更多的客源,但希望能夠以正常合作協議程式進行。“事後可能涉及産品權責,這是最難説清楚的。”該商戶還表示,消費者在消費後關於餐品的所有評價全部是針對商家的,這對商家來説也是非常有風險的,尤其是平臺擅自加價,直接傷害了商戶的品牌。

  無獨有偶,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投訴,自己在餓了麼也遭遇和上述案例相似的情況。北京許留山魯谷田村萬達店在餓了麼外送的價格也高出堂食價格不少,在餓了麼可以看到,北京許留山魯谷田村萬達店的多芒小丸子價格是44元/份,芒果班戟是19元/份,然而記者從門店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門店的價格分別是38元和16元。

  對於餓了麼餐品價格更高的情況,北京許留山魯谷田村萬達店工作人員表示,餓了麼在店內拿取餐品的價格就是門店的正價,對於餓了麼取完餐品後的外送定價以及是否有折扣,是否存在通過賺取差價獲得盈利,門店並不知情,事情也與門店無關。該工作人員同時透露,其實餓了麼也並非會直接加價售出,他們也會給消費者相應的折扣。有業內人士表示,按照這種模式,實際上餓了麼存在提高價格給出虛假折扣的情況。“可能在一定折扣之後,消費者實際支付的金額與堂食價格差不多,但這裡的折扣實際上就是虛假折扣了。”

  餓了麼已被多次曝光

  對於上述兩起事件,北京商報記者聯繫餓了麼方面,但後者並未給出明確回復。餓了麼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商戶和餓了麼都有許可權調整菜品的價格和起送價,不過餓了麼這邊的調整,往往是做優惠活動的時候,會統一調整某些菜品的價格;惡劣天氣的時候,會參考局部地區的運力情況調整起送價。

  事實上,除了價格問題之外,餓了麼此前也是黑歷史斑斑,僅去年下半年以來就多次被曝光。

  去年9月,成都記者走訪餓了麼未上傳餐飲服務許可證及營業執照的商鋪,隨即選取的5家有3家實體店內沒挂營業執照,在當地一個固定地點打開軟體發現,附近107家餐館,但有75家看不到餐飲服務許可證;而對於不少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顯示為“上傳中”的餐飲商家,是隱身小區民房、沒有任何證照的作坊。記者親測無需提供營業執照和實體店舖的相關資訊,僅提供身份證和銀行卡即可成功在餓了麼註冊一家外賣餐館。

  彼時餓了麼工作人員回復,此前可以為正在辦理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和餐飲許可證的餐廳辦理接入,當月21日晚開始實施新規定,開店必須要店主具有營業執照或餐飲服務許可證,有實質證件才能夠通過認證開網店。

  去年10月有報道曝光餓了麼網店的實體店環境臟亂差,網路登記地址與實際不符,且沒有經營許可證。11月北京媒體曝光餓了麼不少餐廳商戶後廚衛生條件堪憂,且無任何經營手續。此後不久,地方監管部門也約談餓了麼,據成都媒體報道,餓了麼成都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管轄範圍內無證照餐飲主體已經全部下線,新入網商戶按規操作,即實體店、餐飲服務許可證、營業執照等條件完備。但12月初,餓了麼又被深圳市市場稽查局查處多家在網路平臺售賣食品的非法營業商家。今年1月餓了麼更是被曝監管漏洞,平臺上竟有商戶複製其他商戶證照資質進行經營;之後不久,又有媒體反映餓了麼部分商戶食品加工環境惡劣,且餐飲服務許可證與營業執照不符且已過期。

  三方應實現價格透明

  一位餐廳老闆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目前和幾個大的外賣平臺合作的情況是,大部分外賣平臺都是以折扣價從餐廳取餐,向消費者正價收取費用,平臺提供配送;而餓了麼則是以正價在餐廳取餐,向消費者收取正價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模式下,餓了麼只提供平臺不提供配送,費用則是在營業額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而消費者在平臺上的實際支付金額,則是餐品費用、餐盒費用、配送費用總和經平臺優惠折扣後的價格。儘管利潤可能會少一些,但是薄利多銷,且店內空間有限,餐廳還是非常願意和平臺合作。該餐廳老闆坦言,就自家店經營情況來看,與餓了麼的合作方式利潤相對更高,即餓了麼利潤空間更小。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餓了麼需要尋找更多的盈利模式和渠道。

  儘管如此,餓了麼這種通過擅自調高餐品價格獲得差價的方式,業內也並不認可。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賺錢方式對於進行燒錢大戰的外賣平臺而言可謂是杯水車薪,而且對品牌傷害極大,不應該是大外賣平臺應有的風格。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平臺而言,本身就是希望能夠通過平臺服務中找到一種盈利模式,而整個外賣平臺目前燒錢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一個自己造血的功能,不能一味靠投資者的輸血,這個時候從運營模式、盈利模式也應該有一定的改變。但這些都應該以與商家之間的協商為前提,因為消費者在平臺上的消費體驗也是針對商戶並非平臺,而在商家和消費者不了解的情況下,外送餐品價格高於堂食價格很容易造成“價格虛高”的誤會。平臺與商家、平臺與消費者乃至商家和消費者之間都應該有一定的透明度,平臺才能夠健康運轉,輻射至整個外賣行業也是同理。

  北京商報記者 陳傑 郭白玉

  2015年下半年以來

  餓了麼被曝光時間軸

  2015年 9月

  餓了麼被曝接入無證照餐企,記者親測仍可上線無證照餐企。

  10月

  媒體曝光餓了麼網店的實體店環境臟亂差,網路登記地址與實際不符,且沒有經營許可證。

  11月

  媒體曝光餓了麼餐廳商戶後廚衛生條件堪憂,且無任何經營手續。

  針對平臺存在大量無證餐館,成都市食藥監局約談餓了麼。

  12月

  餓了麼被深圳市市場稽查局查處多家在網路平臺售賣食品的非法營業商家。

  2016年 1月

  餓了麼被曝商戶食品加工環境惡劣,且餐飲服務許可證與營業執照不符且已過期。

  餓了麼被曝監管漏洞,平臺上竟有商戶複製其他商戶證照資質進行經營。

  3月

  餓了麼被曝擅自上線商戶且提高餐品價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