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層農技員先“充電”再“發熱”

  • 發佈時間:2016-03-12 07:32:1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任璐

  “以前農技培訓時,來的都是滿頭白髮的老農民,現在多了不少年輕的新面孔。”3月10日,在全國人大廣東團小組討論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揭陽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丘杏紅感慨,僅靠以前的老方法老經驗,農技推廣工作越來越難了。

  讓這個工作20多年的老農技員困惑的是,資訊技術發達了,不少年輕的農民,尤其是規模種養大戶從網上就能學到實用技術,這樣一來,基層農技員的作用怎樣發揮?

  就在同一天,山東團小組討論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也拋出了這個話題。“許多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設施設備嚴重滯後、專業人員能力有限、資訊化水準偏低,嚴重制約了新型農業技術推廣落地。”

  “過去叫上幾十個農民上上課,講的都是些普遍適用的簡單技術,現在看來不那麼管用了。”丘杏紅説,她所在的縣,種的有水稻、玉米,還有設施蔬菜,各有各的技術要領,對農技人員知識水準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許多農技員還只是職高畢業,農業技術都是“現學現賣”,沒法實現“問啥懂啥”,更不用説一對一因材施教了。

  更多的時候,種植大戶在網上學來的新技術,實踐時碰到釘子,來求助農技站,農技員也無能為力。“這説明基層農技員的知識需要更新。”丘杏紅説,農業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種養實用技術更新很快,知識體系一旦跟不上,指導農民時會很被動。

  為此,她建議,國家在大力支援基層農技推廣的同時,能夠完善農技員的繼續教育體系。一方面,鼓勵農技員去農業科研院所進修或進行學歷教育,系統提高知識水準。另一方面,組織農業專家下到基層,對農技員進行相關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只有掌握了新知識新技術,才能更好地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對接了先進農業科研成果,又使新型農業技術“讓農民真正感興趣、真正願意用”。

  萬連步也有同感。他認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技。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56%,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眼下,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立起組織體系完整、管理制度健全、職責任務明確、方式方法先進的農技推廣機制,更好地發揮農技人員的能動性,讓農技推廣真正落地利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