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供給管理
- 發佈時間:2016-03-11 09:29: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産能要尊重市場,由企業通過自行淘汰、收購兼併、資産重組等方式主動去産能;分類處置,避免“一刀切”,鼓勵探索多種模式。
●房地産去庫存要發揮企業在去庫存中的主導作用,將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減少新的無效供給,作為去庫存的重要手段。
●實體經濟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受到市場需求縮小與“高成本時代”到來的“兩面夾擊”,導致很多企業效益下降,甚至一部分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財務成本、電力成本和物流成本等,為企業贏得發展空間。
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還要做好供給管理
供給側改革是改革制度,改革制度需要一個過程,而當下還面臨迫切的供給管理任務。所謂供給管理是指針對供給側問題而開展的管理。“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並非改革制度,不屬於供給側改革的範疇,而屬於供給管理的範疇。因此,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還要做好供給管理。
對各級地方政府來説,有的供給側改革可能做不了,需要等中央將頂層制度設計好後才能在本地貫徹落實,但供給管理則完全可以在本地進行。做好供給管理,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進行,另一方面要結合本地特點進行大膽探索。
地方政府要在五方面做好供給管理工作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2016年如何做好供給管理作了非常明確的部署,具體包括“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各級地方政府要分別在這五個方面做好供給管理工作,同時不能忽視了“去超建”。
首先,“去産能”,即淘汰實體經濟的落後過剩産能。
産能過剩是各地存在的普遍問題,特別是重化工業和出口導向型産業比重較高的地區情況更為嚴重。産能過剩帶來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債務負擔和金融風險,已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障礙,必須儘快通過供給管理予以解決。
去産能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尊重市場,由企業通過自行淘汰、收購兼併、資産重組等方式主動去産能;二是分類處置,避免“一刀切”,鼓勵探索多種模式;三是標準處置,政府主要通過制定和實施技術標準、品質標準、能耗標準、環保標準、安全標準等去産能;四是依法處置,即按規則、按程式處置不良資産,盡可能避免後遺症;五是穩妥推進,制定和落實財稅支援、不良資産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配套政策,做好職工安置等工作;六是淘汰僵屍,做好淘汰或重組僵屍企業工作,加快破産清算案件審理;七是培育接續,關鍵是加快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技術和附加值較高、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産業和新産品。
其次,“去庫存”,即減少房地産行業的庫存。
十多年來各地房地産業高速發展,已形成了供過於求局面,既帶來了高房價問題,也帶來了高庫存問題。高庫存已成為房地産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而且,房地産還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債務負擔和金融風險等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高度重視、謹慎處理。
房地産去庫存要注意幾點:一是要發揮企業在去庫存中的主導作用,將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減少新的無效供給,作為去庫存的重要手段;二是要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購房,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擴大房地産有效需求;三是要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財稅制度、金融制度、預售制度等解決房地産發展的深層問題;四是要認識到房地産去庫存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做好打持久戰準備,有一部分房地産庫存因成本代價太高是不可能去掉的,不能不顧代價強行去掉;五是要認識到去庫存只是房地産去泡沫的過渡性手段,房地産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去泡沫來實現。
再次,“去杠桿”,即降低政府的負債水準。
多年來,許多地方在追求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債務負擔日益加重,積累了很高的杠桿率。有的地方負債佔GDP的比重早就超過了200%,由此帶來了較大的金融風險隱患。因此,有必要採取去杠桿等措施,盡可能地把風險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避免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
去杠桿要注意幾點:一是要摸清家底,了解本地真實的杠桿率;二是要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嚴控債務增量;三是要加強全方位監管和風險監測預警,規範各類融資行為;四是建立“銀政企”合作機制,三方定期進行溝通與協調;五是以可控方法和節奏主動釋放一些債務風險,淘汰或重組僵屍企業,避免風險的累積;六是要依法處置信用違約,妥善處理風險案件;七是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防範“道德風險”;八是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
第四,“降成本”,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
當前實體經濟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受到市場需求縮小與“高成本時代”到來的“兩面夾擊”,導致很多企業效益下降,甚至一部分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財務成本、電力成本和物流成本等,為企業贏得發展空間。
降成本需要從兩個方面使力。一方面,要通過改革降低成本。如通過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審批,堅決打擊向企業吃拿卡要的違規腐敗行為,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過財政制度改革和稅費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稅費成本;通過金融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通過電力體制改革等,降低企業的電力成本;通過流通體制改革和路橋收費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産業升級、尋找低成本要素新來源等,為實體經濟企業開拓消化高成本的“藍海”。如支援企業加大對符合産業升級方向的相關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的力度;通過多種形式組織針對産業升級的人才和技術工人培訓;建立産業升級項目數據庫,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資訊服務;加快“走出去”步伐,開展國際産能合作,開拓國際低成本的要素新來源等。
第五,“補短板”,即在一些被忽視或滯後領域增加有效供給。
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補短板”內容包括生態建設、精準扶貧、培育發展新産業、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投資、農村發展等。增加有效供給,即增加有市場需求、符合消費結構升級方向以及能夠産生合理回報的供給。
補短板要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要打好脫貧攻堅戰;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培育發展新産業;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繼續抓好農業生産,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等。當前,重點要補好生態短板和農村貧困短板工作。補好生態短板,要通過生態文明制度改革來實現,如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資源能源價格改革等,減少和抑制壟斷,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土地浪費;推進資源産權制度改革,明確資源保護主體和責任,避免“公地悲劇”,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通過環境制度改革,明確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主體和責任,劃定生態紅線,遏制環境污染惡化趨勢等。補好農村貧困短板,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産收益扶持制度,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
最後,“去超建”,即減少基礎設施領域的超前、超標、超大、超量建設。
“去超建”是筆者提出的新概念,是針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來説的。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超前建設、超標建設、超大建設、超量建設等問題,需要通過“去超建”,使其回歸正常發展的軌道。
去超建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高度重視去超建工作,將它與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協同推進;二是要分類去超建,區分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程度的基礎設施超建問題,採取針對性措施;三是從根源入手去超建,通過推進政府管理制度、幹部考核制度改革等來釜底抽薪;四是要處理好去超建過程中可能引發的人員安置、債務兌付等問題;五是要將去超建與優化基礎設施結構相結合,加減乘除並舉,儘快形成科學合理的基礎設施體系。
(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李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