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鄉曲藝“非遺”項目保護形成“一鄉一藝”傳承模式

  • 發佈時間:2016-03-11 06:29: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孫先凱韓洪波李焱王偉

  3月1日,山東省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月——“到金鄉聽戲”活動在金鄉縣文化中心廣場啟動。演出現場,金鄉縣四平調劇團表演了《三告李彥明》精彩段落,73歲的老藝人李貴英跪姿連唱278句戲詞,觀眾報以熱烈掌聲。除此之外,山東落子、金鄉花鼓戲、琴書等“非遺”項目輪番登場,讓百姓盡享了一場文化盛宴。

  據了解,近年來,金鄉縣大力弘揚以“非遺”為代表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將“非遺”項目挖掘與惠民工程“送戲下鄉”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到曲阜朝聖、到金鄉聽戲”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鄉一藝”的保護傳承模式。目前,全縣挖掘整理的“非遺”資源達300多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5項、市級12項、縣級66項,素有“書山曲海”美譽的金鄉,成為山東省出了名的“戲窩子”。

  金鄉街道的四平調、司馬鎮的山東落子、馬廟鎮的山東琴書、胡集鎮的墜子、高河街道的漁鼓、羊山鎮的金鄉花鼓戲……如今,金鄉縣9個鎮、4個街道都有了自己獨特的區域文化。金鄉縣文廣新局副局長李紅霞介紹説,之所以打造“一鄉一藝”,就是突出各鎮街特色,用各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來塑造區域文化,建立各鎮街的文化地標,讓轄區內老百姓有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營造和諧幸福的社會風尚。她舉例説,一提到山東琴書,馬廟鎮的老百姓就會説“那是我們馬廟鎮的”。一提到山東漁鼓,高河街道的老百姓就會説“那是我們高河的”。一説到山東大鼓,那就是肖雲鎮的。總之,每個鎮街都有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戲曲曲藝類“非遺”項目。同時,“一鄉一藝”絕非一個鎮街只保護一個“非遺”項目,而是以一項目為主,延續傳統,因勢利導,以一帶眾,帶動其他項目的保護和傳承。

  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山東落子傳承人張青敏收徒傳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