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鈞瓷演繹傳統文化精神

  • 發佈時間:2016-03-11 06:29: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迎旭王永安文/圖

  站在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的領獎臺上,劉建軍頓悟父親是一位真正的“設計”高手——正是父親讓他從燒窯做起,“設計”出他與設計的不解之緣。

  1952年,劉建軍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聞名中外的鈞瓷之都神垕鎮。因父親劉振海當時是知名鈞瓷藝人、禹縣鈞瓷二廠技術副廠長,他從記事起就開始玩泥巴。16歲初中畢業進鈞瓷二廠當了一名燒窯工。經過十幾年的刻苦鑽研和磨練,1980年起,他的作品開始在省內、國內嶄露頭角。然而,1993年,已是鈞瓷一廠廠長兼黨委書記的他,卻辭職與弟弟共創“劉家鈞窯”。

  辭職前,劉建軍有個夢想,一是用大窯燒鈞瓷,二是鈞、汝、官、哥4窯同燒。這在當時的體制下都難以實現。辭職,就是為了實現夢想。

  “到現在我還堅持認為,大窯出精品的可能性大。”劉建軍説,當時,鈞瓷窯爐大多在5到7立方米之間,他一直想搞個40立方米的窯爐。在他看來,窯大,出現不同氣氛的點就多,出現精品的可能性也就大。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他最終還是建了一個較小的、但在當時堪稱巨無霸的15立方米的鈞瓷窯爐。他改進燒窯方法,很快駕馭了大窯,打破了鈞瓷不能燒大窯的歷史。

  在劉建軍看來,鈞、汝、官、哥、定是宋代5大官瓷,其中鈞、汝、官、哥與青瓷一係,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是肯定的。為了探索其間的關聯與奧秘,他開始了對汝瓷復燒的探索。為此,他借了一大筆錢,購買標本研究。後來,他的誠意打動了一些藏家,他們主動把標本借給他研究。

  “2000年6月,燒出第一窯。”劉建軍説,當時複製的宋汝官窯釉色跟出土釉色基本相同,但變形多一些。由於沒有經驗,燒出的作品不知道賣多少錢。其中一件三足洗,汝窯遺址所在地清涼寺的人以2000元的價格買走,聽説後來賣了38萬元。

  隨後,劉建軍和其弟劉志軍完成了鈞、汝、官、哥同窯燒造,這對他們鈞瓷燒制技藝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2013年10月,在故宮博物院建院88週年之際,“色彩絢爛——故宮博物院鈞窯瓷器展”在延禧宮西配殿隆重舉行。應故宮之邀,禹州市劉家鈞窯劉建軍、劉志軍兄弟共同復燒仿製的《海棠式水仙盆》《鼓釘洗》《出戟尊》3件倣宋鈞官窯作品同臺展出。

  為舉辦該展,此前一年,以年逾九旬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被業內人士尊稱“陶瓷泰斗”的耿寶昌先生為首的專家組,多次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考察。專家組經過認真、科學挑選,認為劉家鈞窯劉建軍、劉志軍大師倣燒宋鈞官窯的作品代表了當代鈞瓷官窯復燒仿製的最高水準,最終成為鈞瓷唯一入選的窯口,並確定復燒的作品為《出戟尊》《鼓釘洗》和《海棠式水仙盆》。劉建軍説,經過7個月的燒制,才終於從千件作品中精選出了3件。

  2014年12月,在希臘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新絲綢之路”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上,劉建軍的作品道玄缽廣受關注,並被希臘亞洲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其實,在這件作品誕生後好長一段時間,還有人質疑它不是鈞瓷。”劉建軍説,道玄缽是一件承古創新之作,他是用瓷來演繹中國傳統人文精神“道法自然”。道玄缽採用獨創的天玄釉,傳統手工成型,內釉採用刷釉法,口沿部採用澆釉法,外釉改傳統的浸釉工藝為霧化施釉工藝,並根據釉料在乾燥和燒成過程中的收縮變化機理,使釉面産生開裂之變。

  “有人説它不是鈞瓷,主要指它外面的那層釉面。”劉建軍説,正是這層釉面,在鈞瓷天然窯變釉色之外,開啟了新表現手法之門。“獲得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稱號,不僅僅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劉建軍説,他最看重、最倚重的就是這個稱號中的“設計”兩個字。他認為,立足千年傳承的技藝,那些與眾不同、帶有時代烙印、適應時代需求的設計,才是真正的創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