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研發,中國不能再“打工”
- 發佈時間:2016-03-07 05:31:3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3月6日電 (記者劉園園)“未來人工智慧會像空氣和水一樣進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的兩會上,可能會出現端茶倒水的機器人,到時候你可能會不習慣。”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開花、結果。兩會召開前,美國《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把語音介面列為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並稱其成熟期是“現在”。
“成熟期表示智慧語音技術已經可以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劉慶峰解釋説,很多數據可以説明這一點。比如在語音合成國際比賽中,機器人朗讀英語的最高水準已經達到4.2分,超過了普通人的4分。再比如,在新聞發佈會上,機器人自動轉寫發言人講話準確率高達95%,而人工書記員的正確率是70%左右。
談到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劉慶峰認為,目前國內在智慧語音方面已經走在全球前列。但是其他配套的人工智慧技術,比如高端機器人的複雜肢體動作,我們跟國際上還有較大差距。
他同時強調,面向民用的,如趣味性陪伴機器人,我國一些公司生産的同樣産品,與國際相比成本只有其幾分之一。也就是説,在相對不是那麼高端的機器人機械控制和動作方面,國內一些公司的表現也十分出色。
“曾有人提出,未來決定一個國家GDP的,不是這個國家有多少人口,而是這個國家有多少機器人。因為一個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休息,每個月的成本只有幾百塊錢。”劉慶峰認為,這不是簡單的某個公司或某個行業的事情,而是涉及整個國家的未來,所以應當將人工智慧列為整個國家的重大戰略。
“在這一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如果我們不能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將來又會在新一輪的産業創新中給全球打工,淪落到價值鏈的低端。”劉慶峰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