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破解難題
- 發佈時間:2016-03-07 06:09:4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重慶市代表團:站上轉型升級高地
3月6日下午3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全體會議向媒體開放,吸引了上百位中外媒體記者參加。媒體對重慶的興趣來自於一份漂亮的“成績單”。2015年,重慶GDP達到1.57萬億元,比“十二五”初期增長約1倍,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1.8%。工業在其中表現尤為亮眼,規模以上工業年均增長18.6%,實現利潤年均增長25%。如此亮眼的表現從何而來?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新型工業化,‘重慶經驗’是什麼”的提問時,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一是集群效應,二是著眼未來。“在集群方面,我們讓每一個重要産品的上中下游産業鏈集聚,並匯集物流、金融等生産性服務業。集群效應體現在物流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比如最初生産一台電腦,運輸成本30多元,現在由於80%零部件本地化,運輸成本只有3元。”黃奇帆代表表示,“另一方面,從2014年開始,重慶開始大力發展包括液晶面板、網際網路、機器人等在內的10大戰略新興産業,而且産品都面向全球市場”。
據介紹,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新作為將成為重慶在新常態下應對新挑戰,抓住新機遇的破題之舉。重慶將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繼續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現代産業集群,加快形成多點支撐的産業格局,站上轉型升級的西部高地。 文/本報記者 陳 靜
寧夏回族自治區代表團:補齊短板蓄勢待發
3月6日上午8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寧夏代表團開放日活動開始。這兩年,寧夏不僅擁有了枸杞、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等聞名中外的“名片”,雲計算、大數據等資訊産業發展勢頭也很迅猛,讓不少記者印象深刻。
寧夏如何在新常態下加快發展,如何發揮寧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點作用,精準扶貧西海固建設等,成為媒體最關注的話題。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國第一個發言,他説,完全贊成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大對西部地區、落後地區及民族地區給予教育、醫療、轉移支付等方面的政策傾斜。
“我覺得,總理講話中貼老百姓心窩子的話越來越多。”張仙蕊代表告訴記者。“為處置‘僵屍企業’,安排職工分流,中央財政將支付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為保證這些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張仙蕊代表建議,國家在強化監管方面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代表在發言中説:“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省區,寧夏應增強憂患意識,不斷補齊自我發展的短板,銳意改革,勇於擔當,積極做到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加快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文/本報記者 許 淩
黑龍江省代表團: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
3月6日是黑龍江團組開放日,近百家中外媒體聚集一堂,分別就黑龍江深化改革等內容提問。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關於龍煤集團改革的提問時,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省長陸昊回答説,國企改革問題很重要,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援龍煤改革。
陸昊代表侃侃應答:“我看社會輿論更關心龍煤改革問題,應當説政府在大力支援、推動龍煤改革。2013年,作為央企下放到省裏的龍煤集團員工由25.4萬人調減到22.4萬人。當時已減3萬人的龍煤,每生産萬噸煤用工仍遠遠高於全國平均萬噸煤用工15人,高出3倍以上,而在東北比沈煤和吉煤平均用工23人還高很多,龍煤生産萬噸煤用工高達48人。這樣高成本低生産率不改革怎麼行,龍煤怎麼活過去?龍煤在煤炭市場好的黃金十年積累了資本,但被大量的富餘人員消化掉了,加上內部管理粗放,又沒有及時改革轉型,到今天遇到煤炭市場量價齊跌,背上沉重包袱,虧損負債嚴重的龍煤集團是東北老國企典型代表。”
陸昊代表表示,這個時候需要政府痛下決心支援龍煤改革。我們大力度一次就組織分流49%人員;一次性盤活20多億元資産。特別是利用龍煤現有150多萬畝林地及耕地,將人力資源重新配置。對此,政府幫助龍煤組織化配置分流人員,去年9月分流人員22500人,龍煤改革重要一步就是組織化分流富餘人員。政府要堅持強化以企業為主體改革,幫助龍煤轉型升級,改革內部經營,清欠應收賬款,創造發展環境。
陸昊代表坦言,堅決支援龍煤改革最基本的理由是,省內市場需求大於龍煤産量,龍煤技術水準、安全生産控制能力都是寶貴財富,問題是人力資源錯配和井上管理問題突出,相信龍煤通過改革轉型,一定能走出困境。
陸昊代表最後對記者説,像龍煤這樣包袱沉重的國企,需要市場和政府雙向發力推動改革。除此之外,黑龍江國企中央企佔一半以上,央企技術和實力非常令人尊敬,但是存在體制束縛等問題,尤其需要轉變觀念面向市場。省裏要主動參與、協同央企改革,形成合力,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 文/本報記者 倪偉齡
湖北省代表團:長江經濟帶要建設也要“留白”
在3月6日的湖北代表團記者開放日上,代表們圍繞長江水污染治理、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問題熱烈討論、積極建言獻策。
“每年注入長江的污水有300億噸至400億噸,幾乎相當於一條黃河水量的污水排入長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表達了對長江水安全的擔憂。辜勝阻代表認為,治理水污染,要明方向、抓源頭、改體制、建機制、嚴治理、強保障。一是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大力調整産業結構;二是體制必須要改。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湖北省正在制定長江經濟帶的規劃編制工作,要做好水文章,體現綠色發展理念。同時,還要改變思路,過去抓經濟工作時習慣“做加法”,現在是“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我們要‘留白’。”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曉東表示,“留白”指的是把一些尚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地區保護好、暫不開發。“但留白不是消極無為,而是注重長遠的積極有為。”王曉東代表強調,整合岸線資源的思路是盤活存量與嚴控增量並重、減少數量與提升品質並重。同時,打破地理分割、打破行業壁壘,鼓勵企業釋放岸線和港口資源,支援相關企業兼併重組。 文/本報記者 陳果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