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説紅籽中空就是激素草莓”
- 發佈時間:2016-03-05 07:32:36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還原真相
“草莓上市了,但這3種千萬買不得!”最近幾天這條微信,被分別冠以各省、市、縣“人小心了”的引題模式,在全國瘋傳:江蘇、浙江、北京人小心了;蘇州、南京、宿遷人小心了……其最大的實用賣點是“溫州三農中心主任、果樹專家王法格三招教你辨激素草莓”——即表面顆粒太紅的不買、果肉空腔的不買、聞著不香的不買。
記者搜索發現,許多食品、營養類的網站、學校的網頁及論壇上有較多轉載,搜索結果數千條。跟帖者驚呼:“如果激素草莓讓孩子吃到,那危害得多大呀?”
僅憑肉眼和嗅聞就能辨識激素草莓?北京農學院張運濤研究員,是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理事長。昨天,記者在電話中剛説明採訪意圖,他就憤然道:“這條微信我看了,所謂三條標準,沒有科學依據。”
他説,我國草莓品質安全有保障,什麼“霧霾説”“激素説”都不成立。民間説的膨大劑,其實是國際通行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中的一類,至於哪些水果用、何時用、用多少等,國家都有嚴格標準,起碼草莓種植不用。“所謂三條標準完全是外行話。江浙是草莓種植大省,當地專家都懂,用不著我批駁。”
江蘇30多萬畝草莓是否有用膨大劑的?上述三條辨別標準為什麼不靠譜?在南京溧水的省農科院草莓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副理事長、省農科院趙密珍研究員後,急切地問。
“先説怎麼不靠譜吧。”她指著大棚中的草莓説,“我們從沒用過膨大劑之類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但由於品種、氣溫、管理等原因,同一大棚中的同一品種,果肉有空有不空。再就是品種差異,如有的草莓聞著不香吃著香,或者聞著香吃著不香,不一而足。種子顏色也是如此,有紅色、黃色、還有紅黃相間的。這些都是選種、生長中的正常現象,怎麼成‘激素草莓’檢驗標準?”
她以今年為例,頭茬草莓由於受低溫、濕度大等氣候影響,大棚邊緣地帶的中空果和畸形果有所增加,這同打不打膨大劑毫無關係。“在我省,沒聽説種草莓打膨大劑的,所以,也沒做這方面的實驗。聽説浙江省農科院曾經做過,不妨問問他們。”
昨天傍晚,記者輾轉聯繫到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常務理事、浙江省農科院園藝所副所長蔣桂華。他告訴記者,“首次聽説溫州那位專家名字,肯定不是幹這行的。如‘越心’是浙江草莓主打品種之一,鮮甜多汁,但中間就有空心,難道也打了激素?”
前年底,受浙江省農業廳委託,他們團隊按照國家標準,對草莓幼果施用膨大劑,進行小樣本試驗。結果顯示:果實有所增大,但口感變差,硬度變軟,不易保鮮、儲藏和運輸。“用了之後得不償失,果農怎會濫用膨大劑、做賠本生意?”
記者發現,去年1月,浙江省農業廳公佈的草莓品質安全專項檢測結果,也印證了蔣桂華團隊的判斷——通過對浙江10個主産區100批次草莓樣品的檢測,包括殺蟲劑、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60種指標全部合格。
“我上過打膨大劑的當。”南京溧水傅家邊草莓種植大戶趙上高向記者現身説法:“2008年,我種草莓不久,街上農資店老闆推薦我使用膨大劑,可害慘我了。那時還是小果型品種,打後果實是變大一點,但捏在手上軟綿綿的,隔一夜全打焉了,只能虧本賣。我敢説,現在誰種草莓還打膨大劑,要麼是新戶不懂,要麼是被推銷膨大劑的人忽悠了。”
正説著,幾位棚採者圍攏過來,打開微信問趙上高種的草莓“空不空心”?老趙苦笑著對記者説,“同樣問題每天不知重復回答多少遍。真想立塊牌子,寫上‘傅家邊草莓不打膨大劑,空心很正常’。”
“這幾年,草莓上市説有‘膨大劑草莓’,西瓜上市説有‘膨大劑西瓜’,源自社會上對膨大劑存在恐懼。”蔣桂華和趙密珍都希望廣大消費者增強“吃”的科學知識,別人為製造恐慌,造成市場混亂。哪怕上網搜搜都應知道:即使食用膨大劑草莓,對身體也無危害——這可是農業部公開權威回應。
權威專家蓋棺論定,“三條標準”是謠言,那謠言是怎麼出籠的呢?
記者努力尋找那位“溫州專家”,發現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三農服務中心主任也叫王法格。是他嗎?記者昨天撥通了他的電話。
“您研究草莓?”記者開門見山問。“我研究果樹。”王法格答。“那怎麼談起激素草莓辨識方法了?”面對記者的疑惑,他回憶道,去年,溫州一家電視臺科學講堂欄目請他做科普講座。現場互動時,有市民提問如何識別激素草莓?“儘管我不研究草莓,但根據平時觀察和資料,做了一些科普提醒,如發現表面種子太紅、果肉中空、聞著不香的草莓,建議慎買,防止是激素草莓。之後,沒有媒體採訪我,不知咋的,網上鋪天蓋地都是我辨別激素草莓的‘三招’。”
溫州有激素草莓?“沒有!起碼我沒見過種草莓打激素即膨大劑的,但不能保證一戶沒有,所以才作了三點提示。”
提示是否經過驗證?“沒有。我們搞農技服務,從沒做過草莓與膨大劑方面的研究實驗。現場問答,準備也不充分,哪能提出什麼辨識標準?”他坦承。
“請幫我澄清,我沒説紅籽、中空、不香就一定是激素草莓,只是説有這方面的可能或者嫌疑。媒體可能將我的意見絕對化了,或者歸納得不準確,對此我不負責任。應該找草莓專家權威解答。”他建議。 本報記者 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