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穆迪調降中國信用評級展望有悖於事實

  • 發佈時間:2016-03-04 15:31: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題:穆迪調降中國信用評級展望有悖於事實

  新華社記者張正富 王洪江

  繼3月2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後,國際評級機構穆迪3日又將多家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專家表示,穆迪此舉誇大了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有悖于一系列基本事實。

  “在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客觀事實,但穆迪無疑誇大了這些困難,其決定是一種帶有偏見和政治化色彩的唱衰。”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高程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高程説,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和多家企業及金融機構的評級展望是西方“中國崩潰論”近期集中爆發的表現,誇大中國困難是為了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動和選擇。

  穆迪在信用評級報告中將調降展望的原因歸為政府債務增加導致財政疲軟,資本流出導致外匯儲備減少,中國落實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高程説,這三個理由都站不住腳——中國的財政狀況穩定;外匯儲備雖然下降但依然規模巨大,居全球首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進展和決心有目共睹。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説,穆迪的市場影響力這次在中國遭遇了挑戰。現實的金融市場走勢也與他們的預測大相徑庭,並沒有也不會跟著這個“負面展望”走。

  現代金融市場運作及其監管高度依賴信用評級工具。梅新育指出,國際主要評級機構下調一個主要經濟體的主權信用評級及其展望,通常意味著該國金融市場會出現恐慌,甚至還會蔓延到本區域其他國家。然而,這回穆迪下調中國信用評級展望後,人們看到的卻是人民幣匯率四平八穩和亞太股市波瀾不驚。

  穆迪的最新評級展望決定似乎也沒有得到其他主要評級機構的認同。惠譽和標準普爾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維持穩定。

  3月2日,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發佈報告説,由於中國政府穩步推進結構性改革,經濟下行風險可控,且政府具有很強的本外幣償債能力,大公國際將對中國的本外幣信用評級維持在AA+和AAA,評級展望為穩定。

  “政府債務增加導致財政疲軟”是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中國政府的償債能力遠好于許多西方主要經濟體,擔憂是多餘的。

  國際上通常用兩個指標評價一國財政風險:一是赤字率,即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不超過3%,另一個是國債餘額佔GDP比重不超過60%。

  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僅為2.3%,中國政府債務水準佔GDP的比重升至40.6%。按照穆迪的預測,即使中國政府債務水準到2017年進一步升至43%,依然遠低於國際通行的“警戒線”和眾多發達國家的水準。

  梅新育説,中國政府的債務與美歐日和其他新興市場的主權債務有一個本質不同。中國的政府支出中,投資佔很高比例,大多數債務都對應著相應的資産。這決定了同樣的負債率給中國政府帶來的負擔和隱患,遠遠不能與其他負債國家相比。

  關於外匯儲備,截至2016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降至3.2萬億美元,比2014年6月的峰值少了7620億美元。梅新育説,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仍然龐大,遠高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滿足國家對外清償能力等方面的需求綽綽有餘。此外,持續的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又給它加了一份“保險”。

  梅新育説,中國財政赤字和負債在償付能力以內適度擴大,並不是單純的利空,反而有幾分利好,因為它標誌著中國貨幣供給能夠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在國家對外清償能力無虞的情況下,外匯儲備減少,意味著中國“藏匯於民”和改善對外資産結構取得了較大進展。在較長時間跨度上考察,這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其實,以穆迪為代表的國際評級機構巨頭的權威性在全球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過程中屢遭質疑。金融危機爆發後,穆迪一直將希臘的A1評級保持到2009年底,這是穆迪評級體系中的第五高評級,導致相關指標對歐債危機沒能起到預警作用。

  “穆迪評級是給投行和投資者做的。現在世界三個頂級評級機構都在美國,穆迪的評級有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利用,借此再次唱空、做空中國的可能性。”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陳鳳英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