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藍寧:神經康復的領軍人

  • 發佈時間:2016-03-04 04:31:3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從20世紀最後十年被全世界推為“腦的十年”以來,神經康複學在整個神經科學和臨床康復醫學大發展的背景下,逐漸發展成為臨床康復醫學最重要的亞專業之一。在康復醫學中,神經康復是涵蓋功能障礙最多的專業。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巨大,各類神經性疾病和損傷的患者數量上都佔世界首位,隨著老齡“銀發浪潮”的來襲,神經康復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將更具有現實的社會意義和巨大的社會需求。

  藍寧,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康復工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曾先後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等國際一流大學和國內清華大學任教。在功能性電刺激(FES)、神經運動控制等方面卓有建樹。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他的介紹,來走近和了解這個領域。

  高瞻遠矚,時刻掌握國際科技前沿動態

  神經康復是指針對一類由於神經性損傷或疾病導致的功能缺失(如運動、感知、語言等)進行醫學或物理治療的干預過程,包括腦卒中、帕金森、老年失憶症等神經性疾病和脊髓損傷、腦損傷等神經性損傷。神經康復技術是幫助病人克服這些神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綜觀現有的各種治療方法,通過藥物治療或基於幹細胞的神經再生修復仍處於研究階段,而通過如電光聲磁等物理方法刺激神經系統,誘導大腦神經系統發生可塑性變化,是調節、改善或替代神經系統功能有效的工程手段,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臨床上已經獲得廣泛驗證,具有可喜的市場前景。

  功能性電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是指利用微弱電流刺激神經系統,重建機體活動功能的技術。它對脊髓損傷、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殘障治療前景很好。藍寧教授是中國FES技術的開拓者,早在1995年就與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合作,開始FES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我國康復醫學起步晚,發展快,功能性電刺激的研究和應用在偏癱、截癱和神經損傷的治療上有著廣闊的前景。FES應用於手和上肢功能的重建已從實驗室研究時期進入臨床應用階段,並且具有可喜的市場前景。國外的研究機構相繼推出了各自的商品化系統,使FES應用於臨床呈現出令人鼓舞的趨勢。在國內,藍寧教授團隊正在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合作,進行FES上肢和手功能重建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有望儘快推向臨床應用。可以預見,FES作為康復工程的一項重要技術在未來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堅持創新,保持領先,不斷奮進

  創新源自於對本領域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缺乏的深入了解。由於植入式FES系統的技術複雜性和費用高昂等弊端尚未克服,在臨床應用中往往受到限制。藍寧教授團隊另劈蹊徑,利用非植入的表面電刺激,通過分佈式的系統設計和倣生神經控制方法,將能大大提高FES康復治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從而使在臨床中大面積推廣FES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成為可能。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重點項目的資助下,該項目已進入臨床試驗的中試階段和産業化的初期階段。這項研究成果,將為FES技術在臨床上對腦卒中偏癱的神經康復打開一片新天地,具有顛覆性的里程碑意義。

  康復工程中的神經康複學科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醫學前沿學科,可以顯著改善殘疾患者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基礎研究是保持領先的前提,圍繞這個學科,藍寧教授團隊在基礎研究方面建立了創新的神經運動控制計算模型,並應用於神經運動控制的機理研究中;開發了基於肢域網的分佈式電刺激系統,提出了基於倣生控制原理的功能性電刺激上肢運動恢復的智慧控制方法;測評了前臂截肢殘端的誘髮指感的現象,並應用於建立非侵入式感知反饋的替代神經通路;提出了脊髓固有神經元處理和轉換下行運動控制信號的神經模型及其在帕金森病震顫信號傳遞中的關鍵作用的假設。這些成果,使藍寧教授團隊處於國際前沿和國內領先的地位,而藍寧教授本人,也被業內譽為神經康復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領軍人。

  憑藉踏踏實實的探索與鑽研,藍寧教授在功能性電刺激(FES)、神經運動控制、人工耳蝸、神經肌骨系統建模等方面共發表文章100余篇,被評為2014年、2015年“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高被引中國學者,成為國際知名學者。擔任過“IEEE Trans.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等頂級國際專業雜誌的助理編輯以及“IEEE EMBS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的“主軌共主席”;2012年,獲得蘇州共有園區生物奈米園孵化領軍人才獎;目前擔任 Frontiers of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的客座副主編,主編了“Neural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Movement Control” 的研究專題。近幾年,更是承擔了科技部973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數項重大課題,多項成果正在得到推廣應用。

  溝通國際,傳遞理念

  藍寧教授具有超前敏銳的眼光,深知如果不掌握國際先進理念,就只能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要實現我國神經康復科學的長足發展,必須“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就是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和學術服務與交流;“請進來”就是邀請本領域權威的國際專家來華訪問交流。1995年,藍寧教授與國內同行們一起創立了“中國神經科學學會”下屬的“神經工程專業委員會”,為中國神經工程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他認為,參加國際會議是與國際同行交流的最好機會,使我們能以國際視角去觀察神經康復的發展,讓我們與國外同行站在同一高度去看問題,實現彼此的溝通和學習。藍寧教授經常説,“工作要腳踏實地,同時還要經常抬起頭來看看,國外技術發展的優缺點是什麼,我們的差距和優勢在哪,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過去十幾年裏,我國神經康復研究逐漸從國際研究的觀望者,成為國際研究的參與者和生力軍。”

  當被問及我國神經康復發展存在的最大問題時,藍寧教授認為,關鍵還是康復工程人才培養問題。人才是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原動力,保證人才的培養和積存,才能貫通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産品開發的産學研鏈,才能造就一個有活力的康復技術産業。

  未來神經康復技術的發展,將會讓更多的殘疾人和老年人獲得福利。藍寧教授對神經康復的未來充滿了希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