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奮力打造全國一流 農村商業銀行

  • 發佈時間:2016-02-29 03:32:41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過去的2015年,是秦農銀行的開業元年。秦農銀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等複雜嚴峻的形勢,全面理順內部關係,積極創新産品服務,大力支援實體經濟,取得來之不易的“開門紅”。截至2015年末,全行資産總額926.7億元,較年初增加192.2億元,增幅26.2%,其中各項貸款餘額505.8億元,增加91.2億元,增幅22%,省內排名較開業時提升3個位次。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秦農銀行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秦農銀行還將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著力增強治理能力,堅決守住風險底線,持續優化運營環境,全面提高隊伍素質,向著“十三五”目標努力奮進。

  完善自身體制

  著力打造優秀農商行品牌

  秦農銀行自開業以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構建完善了“三會一層”組織架構,明確了各層級的議事規則,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行長辦公會及相關專門委員會依規召開會議,職能順暢發揮。總行20個內設部門、16個一級支行、2個直屬支行和216個二級支行的人員配備、職責細分等工作大體完成,營運平臺基本就緒。涉及法人治理、經營機制以及財務、信貸、合規、風險、稽核、人事、安保、科技、銀行卡等業務條線近二百多個內控制度相繼出臺,建立起較為完備的風控體系、規範的業務操作流程及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保障了全行自上而下的健康、平穩、有序運營。

  謀劃牽頭成立“絲綢之路農商銀行聯盟”,以促進沿線農商銀行加強合作。行領導分別帶隊到長春、廣州、上海、南昌等十余個城市的銀行同業,考察學習同時宣傳推介秦農品牌。通過打造精品網點,實施普惠金融戰略、落實便民服務政策等紮實舉措,提升了服務品牌形象和公眾美譽度。通過積極到府拜訪、主動彙報工作,切實加強與地方黨政及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主動挖掘創造與金融同業、大中型企業等的合作機會,二十余項戰略合作、授信協議的簽署大大開拓了市場空間。

  提升服務品質

  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組織開展存款爭先競賽活動,涌現了一批攬存能手;構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叫響了“小微企業夥伴銀行”名號;對接中省戰略佈局加大支援重點領域、産業和項目的力度,打造了“政銀信貸通”業務品牌,發放“政銀信貸通”貸款19筆23億元;建立資金業務産品供應平臺,拓寬了收入來源渠道;多策並舉防化信貸風險,達到了監管要求。

  積極探索創新信貸業務品種,以專利權、商標權質押為西安利君制藥集團放貸1.2億元,填補了該行此項業務空白。針對小微企業擔保難的問題,開發了“秦商貸”“秦租貸”“秦綠貸”“秦文貸”“秦居貸”等新業務産品,打造了“小微企業夥伴銀行”的金融服務品牌,深受市場客戶歡迎;推出“科技貸”業務,為多家科技型企業提供1.35億元信貸支援。

  截至2015年末,秦農銀行資産總額926.7億元,實現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加4.6億元,增幅75.4%;實體經濟貸款餘額416.6億元,佔貸款總額的82.4%;涉農貸款117億元,增加5.9億元;小微企業貸款187億元,完成“三個不低於”目標;上繳各項稅金4.8億元,有利支援了地方經濟發展。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4個百分點,已降至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水準;撥備覆蓋率424.7%,是監管標準的2.8倍;撥貸比5.6%,是監管標準的2.3倍;資本充足率21.8%,較監管標準高11.3個百分點。主要指標已達到二級監管評級標準,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增強。

  佈局未來工作

  謀求統籌創新發展

  省委、省政府對秦農銀行寄予厚望。開業以來,秦農銀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距離各方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銀行業面臨的壓力將不斷增大,而有關方面的訴求則日益增多。為此,該行表示要繼續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拿出實實在在的成績,才能不負眾望。一是獲取經濟利潤要見實效。全行上下要樹立利潤導向,向創新産品要利潤,向提升服務要利潤,向降低成本要利潤,向控制風險要利潤,向優化佈局要利潤,多策並舉,用豐厚的利潤夯實發展壯大之基。二是支援實體經濟要見實效。通過風險可控的收回再貸、展期續貸等方式,幫助困難企業實現近期解危、遠期解困目標。結合我省“絲路”新起點建設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陜西行動計劃,主動與政府、企業、項目對接,設計綜合性金融服務方案。提質增效,在“三農”、小微等普惠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在黨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被列為首位,並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秦農銀行成立以來,在信貸領域進行了一些創新嘗試,但總體來看,仍處於學習型、跟隨型發展階段,創新意識、水準等亟需加強。一是注重創新理念的樹立。秦農銀行脫胎于農信社,人才、産品、服務、客戶等長期處於金融行業的底層,因循守舊、簡單複製的習慣根深蒂固。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大力倡導創新思維,培植創新土壤,提供創新空間,樹立創新楷模,既爭一朝一夕,更求創新永續,讓創新理念逐漸內化于每個員工心中,進而外化為一種集體共識。二是注重創新標準的把握。創新並非為所欲為,否則將引致風險。一要有利於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二要有利於降低金融風險;三要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三是注重創新能力的提升。人是創新的源動力,不論是立足本行培養,還是積極從外引進,必須儲備足夠且合格的人才。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是創新的保障,現階段,考慮優先建立重獎那些帶來超額收益或優異影響的創新人員(團隊)的機制。還要千方百計提升資訊科技水準,這是現代金融創新不可或缺的平臺。“作為秦農銀行的創業者,讓我們眾志成城,開拓進取,攻堅克難,以將秦農銀行做大做強做優為目標,努力創造更好業績,為我省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貢獻力量。”秦農銀行董事長趙永軍在該行2016年工作會議上對全行工作人員提出希望。 記者 王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