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創新孕育中國經濟新動能

  • 發佈時間:2016-02-26 09:43: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題:科技創新孕育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

  從低端服裝代工企業,到智慧裁縫機器人的研製、應用者,廣東順德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歷時多年自主研發,將服裝製造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成為服裝定制領域的黑馬,不僅訂單大幅增加,更成為高端智慧裝備供應商。

  “花了5年時間,投入4000多萬元,我在同行眼中是一個‘瘋子’。可是,現在我卻成了他們的設備供應商,幫他們解決了大問題。”公司總裁樊友斌説。

  記者在愛斯達的車間看到,智慧裁縫機器人正開足馬力工作,它收到來自網際網路的定制數據,隨後自動進布,鐳射從頂部射下,火花所到之處,布料分開。18秒後,一條牛仔褲的布塊輸送出來。拿著這些布塊,工人只需再花幾個小時就能將牛仔褲“組裝”完畢。

  “賣一台裁縫機器人的利潤,相當於我幫人代工幾萬件衣服。”樊友斌説。科技創新在這家企業身上實現了傳統動能改造提升、鳳凰涅槃。

  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逐步建立

  儘管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為25年來最低,但和樊友斌的公司一樣,眾多中國企業面對危機迎難而上,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自身轉型升級,同時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

  中國不少科技企業2015年交出靚麗業績。數據顯示,當年中國高技術産業的增加值增速達10.2%。其中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26.2%,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2.7%。

  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些企業的代表之一。作為一家致力提供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及相關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該企業去年自主研發推出領航員NX100北斗農業機械自動駕駛系統等大獲成功,實現利潤增長30%。

  這項自動駕駛系統將北斗、GPS衛星定位與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相結合,通過獲取農機精確的位置、姿態,自動控制方向,提高農業作業精度。該系統提高工作效率50%,目前已在新疆、東北、江蘇廣泛運用,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增長引擎長期依賴外貿,現在正逐漸變成科技創新。外貿的作用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比較優勢,而科技創新的作用是發展更高級的比較優勢,使優勢産業上移,實現産業轉型升級。”中國科技大學副研究員、智庫“風雲學會”會長袁嵐峰説。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技術創新的主體,因而其積極創新對提高中國整體創新水準、推動經濟發展升級具有重要影響。

  中國科技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社會研發支出預計達到14300億元,其中企業支出超過77%。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正逐步建立。在電子資訊、先進製造等高新領域,每年約有30萬項新科技成果通過技術市場完成轉移轉化,拉動經濟發展。

  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提升經濟效益

  與企業創新相比,中國科研機構及高校的創新行為過去往往被詬病為片面追求專利和論文數量,對市場應用重視不夠,導致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遠低於發達國家。

  為破解體制性障礙,國務院近日推出支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據悉,科技部正在制定實施成果轉化法的若干規定,對成果轉移轉化中的盡職免責、離崗創業、成果收益、技術市場和科技服務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去年全面啟動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改革試點工作。該所副所長葉陽介紹,藥物所打破以發表SCI論文為唯一標準的傳統評價機制,將成果轉化與評價體系“挂上鉤”,重新確定醫藥成果分配比例,調動內部活力等,改革讓藥物所“大獲豐收”,2015年全所轉化科技成果15項,總合同達8億元。

  中國科學院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其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入超過1.5萬億元,利稅超過2200億元;在39個院級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上累計完成轉移轉化項目超過4900個,孵化科技型企業超過1200個。

  數據顯示,如今中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強。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從2010年的50.9%提升至2015年的55.1%。

   科技創新助力供給側改革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明確指出,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儘快形成新的生産力,對於推進結構改革尤其是供給側改革,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表示,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創新,它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大力發展新興産業。新興産業創造了新技術、新産品、新材料、新市場,創造了新供給,釋放了新需求。所以,在化解過剩産能的同時,中國還需要通過創新,在關鍵技術、知名品牌、健康醫療、高端教育旅遊等領域增加有效供給。

  中科院近年來聚焦多個重點領域和方向,發揮建制化優勢,突破了一批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一批新技術、新産品。

  比如,甲醇制烯烴技術已投産項目累計生産烯烴産品約660萬噸,新增産值約660億元;20-14奈米積體電路先導工藝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實現了向大型製造企業的專利許可,進入産業化開發階段;量子通信技術應用取得新進展,“京滬幹線”建設進展順利,建成了首個規模化城域量子通信網路。

  “我國科技創新加速突破應用,正在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化蛹成蝶。”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説,科技創新支撐産業轉型升級,重大科技項目形成了新産能。如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里程佔世界總量60%以上,進軍海外市場。

  同時,許多高技術創造了新市場、新消費。如中國北斗導航衛星應用廣泛,已經有200多個不同産品應用於漁船、汽車甚至快遞送貨的自行車上,形成産值達1000多億元。

  “科技水準決定了一個國家生産力和生活水準的上限。我們應該繼續大力支援科技創新,提高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通過創立國家級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公司,促進研究成果向産業轉化;摒棄對國外技術的盲從迷信,關注另類技術路線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程度及其未來升級換代的可能性。”袁嵐峰説。(采寫記者:周文其 章利新 扶慶王琳琳 吳晶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