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八問國企改革:董事會能否告別“有形無神”?

  • 發佈時間:2016-02-25 14:42: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八問國企改革:董事會能否告別“有形無神”?

  新華社記者趙曉輝、華曄迪

  國有企業“十項改革試點”落實計劃25日首度對外披露。在“1+N”文件體系基本形成、改革依然面臨諸多難點的背景下,試點被寄予為全局性改革試經驗、趟路子的厚望。人們關注的是:通過試點,國企董事會能否逐漸告別“有形無神”?國企薪酬怎麼定?哪些國企員工可以持股?……

  【董事會“有形無神”?試點將落實管人管事管薪資】

  “有形無神”!儘管已有85家央企建立規範董事會,但這依然是外界對於國企董事會的評價。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董事會職權沒有得到真正落實。

  “管人”“管事”“管薪資”,即將開展的試點中,企業董事會將獲得這些職權。根據計劃,國資委將選擇試點企業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授予長期發展戰略規劃、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薪酬管理、工資總額備案制管理和重大財務事項管理等6項職權。

  記者注意到,在國資委前期開展的試點中,已有一些企業獲得“選人權”和“管事權”,比如,新興際華、中國節能等央企實現由董事會選聘總經理或副總經理,江西等一些地方國資委也已開展企業“自主拓展、自主決策、自主經營”等授權改革試點。

  【國資監管機構怎麼改?或逐步變身“股東”】

  管得太多太細,是一段時間以來各方對於國資監管機構詬病最為集中之處。

  此番試點一項重要目標是探索國資監管機構與企業的關係,試點計劃提出,國資監管機構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主要從戰略規劃、公司治理、收益回報等方面履行股東職責,而企業將在規劃投資、産權管理、業績考核、薪酬管理、選人用人等方面獲得更多自主決策權。

  從透露資訊看,隨著試點開展,國資監管機構將朝著“股東”方向變身,其與國企的關係,將逐步趨近股東與公司。為此,國資監管部門將做重大調整,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內部組織機構設置和職能調整方案,將對現有工作機構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

  【薪酬怎麼定?用人“三軌制”高薪配高風險】

  未來,在國企工作,有的人將能拿到市場化的高薪,但與之對應,也將承擔“幹得不好就走人”的風險。

  根據試點計劃,國企領導人員用人將採取“三軌制”:組織任命的企業負責人、市場化選聘的經營管理者和職業經理人,對於組織任命的企業負責人實行嚴格薪酬限制,市場化選聘的經營管理者實現上限調控,而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將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

  高薪對應高風險。據國資委有關人士介紹,對於職業經理人主要考核經營業績指標完成情況,實行市場化薪酬,聘任關係終止後,一併解除勞動合同,自然回到人才市場,充分體現“市場化來、市場化去”的原則。

  【國資如何佈局?瞄準“命脈”和“民生”】

  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肩負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的重責。

  根據試點計劃,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將以服務國家戰略、提升産業競爭力為主要目標,通過開展投資融資、産業培育和資本整合等,投資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優勢支柱性産業。

  據觀察人士分析,在此輪試點中,國有資本將向“命脈”和“民生”領域集中,國防安全、資訊安全網路安全、糧食安全等“命脈”領域,養老産業、扶貧開發、環境産業等“民生”領域將是國有資本流動瞄準的重要方向。

  【誰能持股?員工幹得好可持股】

  在關鍵崗位工作且幹得好的員工有望持股,分享企業發展紅利。備受關注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將在此番試點中實現突破。

  國資委有關人士明確表示,將優先支援科技型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持股員工應符合:在關鍵崗位工作並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

  不過,有關方面對試點範圍進行嚴格規定:中央一級企業、金融、文化等國有企業暫不參與本次試點。試點計劃並明確,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機構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持股,外部董事、監事(含職工代表監事)不參與員工持股。

  【國企不透明怎麼辦?資訊公開平臺將能查負責人薪酬】

  想了解國企負責人薪酬?登錄國企資訊公開平臺即能查詢,這樣的資訊平臺,已經提上改革試點議事日程。

  根據國有企業資訊公開試點計劃,國資委將建設統一的國有企業資訊公開平臺,規範披露國有資本整體運營和監管、國企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構、經營情況、財務狀況、關聯交易、企業負責人薪酬等資訊,為社會公眾查閱資訊提供便利。

  【央企重組有何妙招?推“鐵塔”模式減少重復建設】

  推進中央企業兼併重組,對於解決國有資本佈局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質化發展等問題,意義重大。此番試點計劃提出要探索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的有效模式,同時探索企業重組後,實施業務整合、消除同質化競爭、實現提質增效的有效做法。

  記者注意到,中央企業在前期兼併重組實踐中已初步探索出以鐵塔公司為代表的共用競合模式、以國家電投為代表的産業鏈縱向聯合模式、以中國中車為代表的産業鏈橫向聯合模式,其中,鐵塔模式在國資系統備受推崇,有望在接下來多個領域企業改革中重點呈現。

  由三大電信運營商在2014年7月出資成立的中國鐵塔公司,成功實現通信行業資源共用、減少重復建設、提升效率效益,2015年承接三家電信企業建設需求達58.4萬個,節約行業投資近500億元。

  【哪些領域試點混改?壟斷領域向民資開放:宜改則改】

  此番計劃明確,將推動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壟斷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並指出通過引入非國有資本的多元化投資,形成有利於參與市場競爭的治理結構和運作機制。

  不過,從有關方面透露資訊看,這些領域混改將堅持宜改則改、穩妥推進,步子不會太大太急。

  據記者了解,試點中將對引資規模以及股東提出一定要求,目前試點遴選工作仍在進行,具體試點企業尚未選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