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月“開門紅” 保費增六成

  • 發佈時間:2016-02-25 06:32:3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險企賣價值 小險企賣理財

  今年1月份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6376.73億元,同比增長59.20%。六家上市險企合計保費收入3150.39億元,同比增42.2%。而不少非上市險企儘管突破了往年新高,但其往往是倚靠“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即投資型産品這類吸金利器來累計規模。業內人士指出,這也反映出不同險企差異化的發展方向,“甚至部分大型公司已放棄銀保渠道,轉向高內含價值的産品。”

  文/ 廣州日報 記者周慧

  “開門紅,紅一年”這一句話道出了開門紅在險企經營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保監會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6376.73億元,同比增長59.20%。

  上市險企1月保費增四成

  根據上市險企公告,2016年1月,中國人壽、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六家壽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3150.3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四成。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各家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397.19億元,同比增長73.35%。

  具體來看,保費增長數據呈現“五升一降”態勢,新華保險是唯一保費收入下降的上市壽險公司,1月保費同比下降25.04%。

  “新華保險保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續期保費增速較低,並且公司在2016年已開始有節奏地調整銀保渠道。”有業內人士坦言。記者了解到,有調整銀保渠道的並非新華一家,包括太保廣東分公司在內的一些大型險企也都在有意識地收縮甚至放棄銀保渠道,轉向價值更高的個險期繳類産品。

  有業內人士指出,“業內感覺也很明顯,尤其是銀保渠道,很多大公司已經有意識地將資源轉向了別的渠道,所以很多銀行係保險公司以及風格較為激進的中小險企在銀保渠道獨樹一幟。”

  理財型産品成

  中小險企“吸金”利器

  多家中小險企披露的開門紅銷售數據也相當可觀,以生命人壽為例,截至2月21日,共完成總規模保費近900億元,同比增長412.2%,開門紅期間個險綜合標保同比增長72.4%,銀保總規模保費同比增長522%。不過保監會數據顯示,生命人壽1月份原保險保費收入為409.52億元,其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佔到181.4億元,佔比達到四成;而華夏人壽1月份原保險保費收入僅為29.71億元,但是其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卻達到487億元,為原保費收入的16倍。

  “‘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遠遠多於‘原保險保費收入’,意味著人身險公司目前售賣的多為偏投資型的萬能險等産品。”分析人士指出,“現在很多中小公司賣理財其實也是在走當年大公司的老路子,也是迫於規模效應的無奈選擇。雖然萬能險等偏投資型保險産品大部分不能被計入保費收入,只能算作投資款交費,不能提升市場份額,但仍有一批公司對此趨之若鶩,根本的原因在於求生存。”

  長江證券預期,2016年壽險市場集中度會發生較大變化,中小險企佔比將明顯提升。風險偏好差異初期將主導保費分化,但後期資本金、監管政策將極大影響保險公司的銷售策略選擇。

  業內視點:

  2016年行業景氣

  料難以持續提升

  長江證券認為,保費增長主動性增強,大險企重視平衡承保規模、投資收益以及渠道成本,中小保險公司則提升風險偏好推動規模擴張。預期2016年壽險市場集中度會發生較大變化,中小險企佔比將明顯提升。風險偏好差異初期將主導保費分化,但後期資本金、監管政策將極大影響保險公司銷售策略選擇。

  海通證券認為,2015年為保險行業景氣高點,2016年預計難以持續提升,利差收窄的可能性較大。但是,由於市場對於利差收窄和利差損風險已經充分反映,預期或將向好,而低息環境下,保險産品吸引力顯著增強,保單銷售持續好轉,個險新單保費和新業務價值增速仍會較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